金印紫綬
- 拼音jīn yìn zǐ shòu
- 注音ㄐ一ㄣ 一ㄣˋ ㄗˇ ㄕㄡˋ
- 繁體金印紫綬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金印紫綬[ jīn yìn zǐ shòu ]
⒈ ?黃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綬帶。古代相國、丞相、太尉、大司空、太傅、太師、太保、前后左右將軍及六宮后妃所掌。亦為表示品級之服飾。魏晉以后,光祿大夫得假金章紫綬,因亦稱金紫光祿大夫。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相國、丞相皆秦官,金印紫綬?!薄逗鬂h書·皇后紀論》:“六宮稱號,惟皇后貴人,金印紫綬?!币嘧鳌敖鹫伦暇R”?!稌x書·輿服志》:“貴人、夫人、貴嬪是為三夫人,皆金章紫綬。”后用以代指高官顯爵。
引證解釋
⒈ ?黃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綬帶。古代相國、丞相、太尉、大司空、太傅、太師、太保、前后左右將軍及六宮后妃所掌。亦為表示品級之服飾。 魏 晉 以后,光祿大夫得假金章紫綬,因亦稱金紫光祿大夫。
引《漢書·百官公卿表上》:“相國、丞相皆 秦 官,金印紫綬?!?br />《后漢書·皇后紀論》:“六宮稱號,惟皇后貴人,金印紫綬?!?br />亦作“金章紫綬”。 《晉書·輿服志》:“貴人、夫人、貴嬪是為三夫人,皆金章紫綬?!?br />后用以代指高官顯爵。 唐 李白 《駕去溫泉宮后贈楊山人》詩:“王公大人借顏色,金章紫綬來相趨?!?br />前蜀 花蕊夫人 《宮詞》之一三二:“金章紫綬選高班,每每東頭近圣顏?!?br />明 高明 《琵琶記·蔡宅祝壽》:“惟愿取黃卷青燈,及早換金章紫綬?!?br />亦省稱“金紫”。 漢 蔡邕 《陳太丘碑文》:“何可入踐常伯,超補三事。紆佩金紫,光國垂勛?!?br />《后漢書·列女傳·曹世叔妻》:“圣恩橫加,猥賜金紫?!?br />《南史·江淹傳》:“卿年三十五,已為中書侍郎,才學如此,何憂不至尚書金紫?!?/span>
金印紫綬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紫 | zǐ | 糸 | 12畫 | 基本字義 紫 zǐ(ㄗˇ) ⒈ ?在可見光中波長最短,紅與藍合成的顏色:紫紅。紫銅。紫外線。紫藥水。 ⒉ ?道教和某些朝代的統(tǒng)治者所崇尚的色彩,因而常在其宮室、服飾、用物前冠之以“紫”:紫衣。紫書(a.道經;b.皇帝詔書)。紫誥(帝王詔令)。紫臺(神仙、帝王所居)。紫氣(祥瑞之氣,多附會為帝王、圣賢或寶物出現(xiàn)的先兆)。紫綬。紫垣(皇宮)。紫闕。紫光閣。紫禁城。紫袍金帶。 ⒊ ?姓。 漢英互譯 purple、violet 造字法 形聲:從糸、 |
印 | yìn | 卩 | 5畫 | 基本字義 印 yìn(一ㄣˋ) ⒈ ?圖章,戳記:印章。印璽。印記。印把子(亦喻政權)。 ⒉ ?痕跡:手印。指印。印子(a.痕跡;b.高利貸的一種,全稱“印印錢”)。 ⒊ ?用油墨、染料之類把文字或圖畫留在紙、布、器皿等材料上:印刷。排印。印制。印發(fā)( fā )。 ⒋ ?彼此符合:印證。心心相印。 ⒌ ?外界事物反映在腦中所留下的形象:印象。 ⒍ ?姓。 異體字 幣 抑 漢英互譯 marking、signet、stamp、imprint、character、impress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p |
綬 | shòu | 纟 | 11畫 | 基本字義 綬(綬) shòu(ㄕㄡˋ) ⒈ ?一種絲質帶子,古代常用來拴在印紐上,后用來拴勛章:印綬。綬帶。 異體字 綬 造字法 形聲:從纟、受聲 English silk ribbon attached as a seal |
金 | jīn | 金 | 8畫 | 基本字義 金 jīn(ㄐ一ㄣ) ⒈ ?一種化學元素,符號Au,原子序數(shù)79,黃赤色,質軟:黃金。金子。金筆。 ⒉ ?金一類的,具有光澤、延展性,容易傳熱和導電的固體的通稱(汞除外)。:金屬。五金(舊指金銀銅鐵錫)。合金(兩種或多種金屬混合而成的金屬)。金文(鑄或刻在商周青銅器上的銘文,舊稱“鐘鼎文”)。 ⒊ ?錢:現(xiàn)金。基金。揮金如土。 ⒋ ?指兵器或金屬制的樂器:金革(兵器甲鎧的總稱,引申指戰(zhàn)爭)。金聲(a.鉦聲;b. |
金印紫綬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金印紫綬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