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子國
- 拼音jūn zǐ guó
- 注音ㄐㄨㄣ ㄗˇ ㄍㄨㄛˊ
- 繁體君子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君子國[ jūn zǐ guó ]
⒈ ?古代傳說中的邦國。其國風(fēng)俗淳樸,好讓不爭。漢·唐時指朝鮮、日本一帶為“君子國”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代傳說中的邦國。其國風(fēng)俗淳樸,好讓不爭。
引《山海經(jīng)·海外東經(jīng)》:“君子國 在其北。衣冠帶劍,食獸,使二大虎在旁。其人好讓不爭?!?br />清 李汝珍 的長篇小說《鏡花緣》中據(jù)此敷演、描述的禮樂之邦,亦稱君子國。 《鏡花緣》第十回:“唐敖 因素聞 君子國 好讓不爭,想來必是禮樂之邦,所以約了 多九公 上岸,要去瞻仰?!?br />后常以諷刺外君子而內(nèi)小人的國家。 毛澤東 《將革命進行到底》:“應(yīng)該怎樣來對付這些君子國的先生們呢?”
⒉ ?漢 唐 時指 朝鮮、日本 一帶為“君子國”。
引《后漢書·東夷傳序》:“﹝東夷﹞天性柔順,易以道御,至有 君子、不死 之國焉?!?br />《新唐書·東夷傳·新羅》:“﹝ 興光 ﹞子 承慶 襲王,詔 璹 曰:‘ 新羅 號 君子國,知《詩》、《書》?!?br />清 黃遵憲 《送宍戶公使之燕京》詩:“是有 君子國,掛劍知儒風(fēng)。”
國語辭典
君子國[ jūn zǐ guó ]
⒈ ?神話傳說中的國名。
引《山海經(jīng)·海外東經(jīng)》:「君子國在其北,衣冠帶劍,食獸,使二大虎在旁,其人好讓不爭。」
⒉ ?國名。唐時新羅國的自稱。參見「新羅」條。
⒊ ?戲曲劇目。隋唐故事戲。為廉錦楓取珠以報唐敖救命之恩的故事。參見「廉錦楓」條。
君子國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子 | zǐ | 子 | 3畫 | 基本字義 子 zǐ(ㄗˇ) ⒈ ?古代指兒女,現(xiàn)專指兒子:子女。子孫。子嗣。子弟(后輩人,年輕人)。 ⒉ ?植物的果實、種子:菜子。瓜子兒。子實。 ⒊ ?動物的卵:魚子。蠶子。 ⒋ ?幼小的,小的:子雞。子畜。子城。 ⒌ ?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:子彈( dàn )。棋子兒。 ⒍ ?與“母”相對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輔音)。 ⒎ ?對人的稱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讀書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 ⒏ ?古代對人的尊稱;稱老師或稱有道德 |
君 | jūn | 口 | 7畫 | 基本字義 君 jūn(ㄐㄨㄣ) ⒈ ?封建時代指帝王、諸侯等:君主。君子(a.舊指貴族、統(tǒng)治者及其代言人;b.指品行好的人,如“正人君君”)。君王。君上。國君。君權(quán)。君臨。君側(cè)。 ⒉ ?古代的封號:商君。平原君。信陵君。長安君。 ⒊ ?對對方的尊稱:張君。諸君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don、gentleman、monarch、sovereign 相關(guān)字詞 臣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sovereign, monarch, ruler, chief, prince |
國 | guó | 囗 | 8畫 | 基本字義 國(國) guó(ㄍㄨㄛˊ) ⒈ ?有土地、人民、主權(quán)的政體(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):國家。國土。國體(a.國家的性質(zhì);b.國家的體面)。國號。國度(指國家)。國策。國情。國法。國力。國防。國威。國寶(a.國家的寶物;b.喻對國家有特殊貢獻的人)。國格。國魂。國是(國家大計,如“共商國國”)。 ⒉ ?特指中國的:國產(chǎn)。國貨。國粹。國樂( yuè ㄩㄝˋ )。國藥。 ⒊ ?姓。 異體字 國 囯 囶 囻 圀 ? ? 漢英互譯 |
君子國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君子國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