穬麥
- 拼音kuàng mài
- 注音ㄎㄨㄤˋ ㄇㄞˋ
- 繁體穬麥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穬麥[ kuàng mài ]
⒈ ?大麥的一種。芒長,實熟時種子與稃殼分離,易脫落。種子供食用,亦作飼料。也稱裸大麥、青稞。
引證解釋
⒈ ?大麥的一種。芒長,實熟時種子與稃殼分離,易脫落。種子供食用,亦作飼料。也稱裸大麥、青稞。
引北魏 賈思勰 《齊民要術(shù)·醴酪》:“煮杏酪粥法:用宿穬麥,其春種者,則不中?!?br />明 宋應(yīng)星 《天工開物·麥》:“穬麥獨產(chǎn) 陜西,一名青稞,即大麥,隨土而變?!?br />明 徐光啟 《農(nóng)政全書》卷二六:“穬麥,此是今馬食者,然則大、穬二麥,種別各異,而世人以為一物,謬矣?!?/span>
穬麥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麥 | mài | 麥 | 7畫 | 基本字義 麥(麥) mài(ㄇㄞˋ) ⒈ ?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,有“小麥”、“大麥”、“燕麥”等多種,子實供磨面食用,亦可用來制糖或釀酒。通常專指“小麥”(通稱“麥子”):麥田。麥收。麥飯豆羹(指農(nóng)家粗茶淡飯)。 ⒉ ?姓。 異體字 麥 漢英互譯 wheat 造字法 原為形聲 English wheat, barley, oats; simplified form of KangXi radical number 199 |
穬 | kuàng | 禾 | 19畫 | 基本字義 穬 kuàng(ㄎㄨㄤˋ) ⒈ ?稻麥等有芒的谷物。 ⒉ ?稻米舂。 異體字 ? |
穬麥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穬麥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