臁瘡
- 拼音lián chuāng
- 注音ㄌ一ㄢˊ ㄔㄨㄤ
- 繁體臁瘡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臁瘡[ lián chuāng ]
⒈ ?一種生在腿部的皮膚病。初癢后痛,紅腫成片,日久潰爛,收口慢,且易復發(fā)。
引證解釋
⒈ ?一種生在腿部的皮膚病。初癢后痛,紅腫成片,日久潰爛,收口慢,且易復發(fā)。
引宋 莊季裕 《雞肋編》卷上:“瘡發(fā)於足脛骨傍,肉冷難合,色紫而癢者,北人謂之臁瘡,南人呼為骭瘡,其實一也。”
明 陳汝元 《金蓮記·賦鶴》:“我説穢的:推豬水,臁瘡腿。”
《明史·列女傳一·徐孝女》:“年六歲,母患臁瘡?!?/span>
國語辭典
臁瘡[ lián chuāng ]
⒈ ?病名。由葡萄球菌或鏈球菌所引起的皮膚病。起初皮膚上會發(fā)生小膿泡,后逐漸增大,形成潰瘍、流膿、疼痛,最后留下瘢痕。
臁瘡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臁 | lián | 月 | 17畫 | 基本字義 臁 lián(ㄌ一ㄢˊ) ⒈ ?小腿的兩側:臁骨。臁瘡。 異體字 造字法 形聲:從月、廉聲 English calf of the leg |
瘡 | chuāng | 疒 | 9畫 | 基本字義 瘡(瘡) chuāng(ㄔㄨㄤ) ⒈ ?皮膚上腫爛潰瘍的?。函彴?。瘡口。凍瘡。痔瘡。 異體字 瘡 漢英互譯 sore、tumefaction 造字法 形聲:從疒、倉聲 English tumor, boil, sore, wound |
臁瘡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臁瘡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