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河
- 拼音liǎng hé
- 注音ㄌ一ㄤˇ ㄏㄜˊ
- 繁體兩河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兩河[ liǎng hé ]
⒈ ?戰(zhàn)國(guó)·秦·漢時(shí),黃河自今河南·武陟縣以下東北流,經(jīng)山東省西北隅北折至河北·滄縣東北入海,略呈南北流向,與上游今晉·陜間的北南流向一段東西相對(duì),當(dāng)時(shí)合稱“兩河”。唐·安·史之亂后,稱河南·河北二道為兩河。宋稱河北·河?xùn)|地區(qū)為兩河。
引證解釋
⒈ ?戰(zhàn)國(guó) 秦 漢 時(shí), 黃河 自今 河南 武陟縣 以下東北流,經(jīng) 山東省 西北隅北折至 河北 滄縣 東北入海,略呈南北流向,與上游今 晉 陜 間的北南流向一段東西相對(duì),當(dāng)時(shí)合稱“兩河”。
引《呂氏春秋·有始》:“兩河 之間為 冀州,晉 也。”
唐 孔穎達(dá) 《毛詩(shī)正義序》:“晉 宋 二 蕭 之世,其道大行; 齊 魏 兩河 之間,茲風(fēng)不墜。”
⒉ ?唐 安 史 之亂后,稱 河南 河北 二道為 兩河。
引唐 韓愈 《論捕賊行賞表》:“況今 元濟(jì) 承宗 尚未擒滅, 兩河 之地太半未收。”
清 吳偉業(yè) 《武林謁同門張石平》:“二室才名官萬(wàn)石, 兩河 財(cái)賦導(dǎo) 三江。”
⒊ ?宋 稱 河北 河?xùn)| 地區(qū)為 兩河。
引《宋史·李綱傳》:“莫若於 河北 置招撫司, 河?xùn)| 置經(jīng)制司,擇有材略者為之使,宣諭天子恩德、所以不忍棄 兩河 於敵國(guó)之意。”
清 錢謙益 《和范致能燕山道中絕句》之一:“兩河 三鎮(zhèn) 全輸卻,殘局休論 十六州?!?br />鄧方 《論詩(shī)》:“哀哀望 兩河,獨(dú)使人肺酸?!?/span>
兩河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兩 | liǎng | 一 | 7畫 | 基本字義 兩(兩) liǎng(ㄌ一ㄤˇ) ⒈ ?數(shù)目,二。一般用于量詞和“個(gè)、半、千、萬(wàn)、億”前:兩個(gè)黃鸝。兩本書。 ⒉ ?雙方:兩可。兩邊。兩便(客套用語(yǔ),彼此方便)。兩旁。兩側(cè)。兩袖清風(fēng)。兩敗俱傷。 ⒊ ?中國(guó)市制重量單位:十兩(一市斤。舊制為十六兩一市斤)。半斤八兩(喻彼此一樣,不相上下,含貶義)。 ⒋ ?表示不定數(shù)目:兩下子。兩著兒( zhāor )。 異體字 兩 両 ? 漢英互譯 liang、tael、twain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two, both, pair, co |
河 | hé | 氵 | 8畫 | 基本字義 河 hé(ㄏㄜˊ) ⒈ ?水道的通稱:河道。河溝。河谷。河流。河灘。河沿。河鮮(供食用的新鮮河魚、河蝦等)。河港。河灣。河網(wǎng)。河運(yùn)。內(nèi)河。 ⒉ ?特指中國(guó)黃河:河套。河防。 ⒊ ?指“銀河系”:天河。河漢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river 造字法 形聲:從氵、可聲 English river; stream; yellow river |
兩河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兩河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