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典
- 拼音liù diǎn
- 注音ㄌ一ㄡˋ ㄉ一ㄢ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六典[ liù diǎn ]
⒈ ?謂古代六方面的治國之法。
⒉ ?隋宮廷中的女官。
⒊ ?《唐六典》的省稱。
引證解釋
⒈ ?謂古代六方面的治國之法。
引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:“大宰之職,掌建邦之六典,以佐王治邦國:一曰治典,以經(jīng)邦國,以治官府,以紀(jì)萬民;二曰教典,以安邦國,以教官府,以擾萬民;三曰禮典,以和邦國,以統(tǒng)百官,以諧萬民;四曰政典,以平邦國,以正百官,以均萬民;五曰刑典,以詰邦國,以刑百官,以糾萬民;六曰事典,以富邦國,以任百官,以生萬民。”
《文選·張衡<東京賦>》:“建象魏之兩觀,旌六典之舊章。”
薛綜 注:“言所以立兩觀者,欲表明六典舊章之法。”
唐 褚亮 《祭方丘樂章·肅和》:“九宮肅列,六典相儀。”
⒉ ?隋 宮廷中的女官?!傲洹笔牵阂坏溏歧t器玩;二典贊,掌導(dǎo)引內(nèi)外命婦朝見;三典櫛,掌巾櫛膏沐;四典器,掌樽彝器皿;五典執(zhí),掌扇傘燈燭;六典會(huì),掌財(cái)帛出入。
引《隋書·后妃傳序》:“開皇 二年,著內(nèi)官之式……又採 漢 晉 舊儀,置六尚、六司、六典,遞相統(tǒng)攝,以掌宮掖之政?!?/span>
⒊ ?《唐六典》的省稱。
引唐 韓愈 《請(qǐng)復(fù)國子監(jiān)生徒狀》:“國子監(jiān)應(yīng)三舘學(xué)士等,準(zhǔn)《六典》。”
廖瑩中 注:“《唐六典》三十卷, 開元 十年,起居舍人 陸堅(jiān) 被詔撰, 玄宗 手寫六條曰:理典、教典、禮典、政典、刑典、事典。至二十六年書成。”
姚華 《論文后編》:“典之稱名,原始《尚書·堯典》一篇,后乏繼者,雖古有《五典》, 唐 有《六典》,然《五典》書不傳,《六典》雖傳,要都為總部,不屬專篇,名或相因,體不相襲?!?/span>
國語辭典
六典[ liù diǎn ]
⒈ ?周代輔佐帝王治理邦國的六種法典。即治典、禮典、教典、政典、刑典、事典。
引《周禮·天官·大宰》:「大宰之職,掌建邦之六典,以佐王治邦國?!?br />《文選·張衡·東京賦》:「建象魏之兩觀,旌六典之舊章?!?/span>
⒉ ?隋代宮廷中的女官。即典琮、典贊、典櫛、典器、典執(zhí)、典會(huì)。
引《隋書·卷三六·后妃傳·序》:「又采漢、晉舊儀,置六尚、六司、六典,遞相統(tǒng)攝,以掌宮掖之政?!?/span>
六典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六 | liù lù | 八 | 4畫 | 基本字義 六 liù(ㄌ一ㄡˋ) ⒈ ?數(shù)名,五加一(在鈔票或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陸”代):六書(古時(shí)分析漢字形、音、義而歸納出來的六種造字法)。六甲。六藝(a.古時(shí)指“禮”、“樂”、“射”、“御”、“書”、“數(shù)”六種技藝;b.六經(jīng))。六欲(佛教名詞,指“色欲”、“形貌欲”、“威儀姿態(tài)欲”、“言語音聲欲”、“細(xì)滑欲”、“人想欲”;泛指人的各種欲望)。六合(“東”、“南”、“西”、“北”、“上”、“下”,用以指天地和宇宙 |
典 | diǎn | 八 | 8畫 | 基本字義 典 diǎn(ㄉ一ㄢˇ) ⒈ ?可以作為標(biāo)準(zhǔn)的書籍:典籍。字典。詞典。經(jīng)典。引經(jīng)據(jù)典。 ⒉ ?標(biāo)準(zhǔn),法則:典章。典制。典故(a.典制和掌故;b.詩文里引用的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)。典范。典雅。典禮。典型。 ⒊ ?指典禮:盛典。大典。 ⒋ ?主持,主管:典試(主持科舉考試之事)。典獄。 ⒌ ?活買活賣,到期可以贖:典賣。典押。典契。 ⒍ ?姓。 異體字 ? 敟 漢英互譯 allusion、ceremony、law、standard 造字法 會(huì)意:從曲、從八 English law, canon |
六典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六典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