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法
- 拼音liù fǎ
- 注音ㄌ一ㄡˋ ㄈㄚ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六法[ liù fǎ ]
⒈ ?謂規(guī)、矩、權(quán)、衡、準(zhǔn)、繩。
⒉ ?南朝齊謝赫《古畫品錄》謂繪畫有六法:一氣韻生動,二骨法用筆,三應(yīng)物象形,四隨類賦彩,五經(jīng)營位置,六傳移模寫。見唐張彥遠(yuǎn)《歷代名畫記·論畫六法》。后以為中國繪畫的總法則和代稱。
⒊ ?佛教謂六法戒。其說不一,撮其要者有:(1)謂染心相觸,盜人四錢,斷畜生命,小妄語,非時食,飲酒;(2)謂不淫,不盜,不殺,不虛誑語,不飲酒,不非時食;(3)謂不尊敬佛,為尊敬法,不尊敬僧,不尊敬戒,不尊敬定,不尊敬諸善知識。
⒋ ?佛教稱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、念戒、念施、念天等六念為“六法”。
引證解釋
⒈ ?謂規(guī)、矩、權(quán)、衡、準(zhǔn)、繩。
引北齊 劉晝 《新論·適才》:“規(guī)、矩、權(quán)、衡、準(zhǔn)、繩,六法殊形,而各有任?!?/span>
⒉ ?南朝 齊 謝赫 《古畫品錄》謂繪畫有六法:一氣韻生動,二骨法用筆,三應(yīng)物象形,四隨類賦彩,五經(jīng)營位置,六傳移模寫。見 唐 張彥遠(yuǎn) 《歷代名畫記·論畫六法》。后以為 中國 繪畫的總法則和代稱。
引清 姚鼐 《題句容學(xué)博馮墨香小照》詩:“君實精六法,自摹山水樂?!?br />林紓 《跋戴文節(jié)遺墨》:“文節(jié) 之精於六法,未必不有所授?!?br />郁達(dá)夫 《為靄民先生題經(jīng)公頤淵畫松》詩之二:“六法通靈力有餘,暮年點筆勢凌虛?!?/span>
⒊ ?佛教謂六法戒。其說不一,撮其要者有:(1)謂染心相觸,盜人四錢,斷畜生命,小妄語,非時食,飲酒;(2)謂不淫,不盜,不殺,不虛誑語,不飲酒,不非時食;(3)謂不尊敬佛,為尊敬法,不尊敬僧,不尊敬戒,不尊敬定,不尊敬諸善知識。
⒋ ?佛教稱念佛、念法、念僧、念戒、念施、念天等六念為“六法”。
引宋 沉遘 《章獻(xiàn)皇太后忌日齋文》:“伏愿往憑六法,超脫五門。”
國語辭典
六法[ liù fǎ ]
⒈ ?憲、刑、民、商事法及刑事訴訟、民事訴訟法的總稱。
⒉ ?南朝齊謝赫的《古畫品錄》中,品評人物畫的六項標(biāo)準(zhǔn):氣韻生動、骨法用筆、應(yīng)物象形、隨類賦彩、經(jīng)營位置、傳模移寫。后來此六種法則廣為應(yīng)用于山水或花鳥等題材。后代評論家對于六法的先后次序,也有不同的主張,不論如何,六法已經(jīng)成為中國畫習(xí)慣性的代名詞。
六法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六 | liù lù | 八 | 4畫 | 基本字義 六 liù(ㄌ一ㄡˋ) ⒈ ?數(shù)名,五加一(在鈔票或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陸”代):六書(古時分析漢字形、音、義而歸納出來的六種造字法)。六甲。六藝(a.古時指“禮”、“樂”、“射”、“御”、“書”、“數(shù)”六種技藝;b.六經(jīng))。六欲(佛教名詞,指“色欲”、“形貌欲”、“威儀姿態(tài)欲”、“言語音聲欲”、“細(xì)滑欲”、“人想欲”;泛指人的各種欲望)。六合(“東”、“南”、“西”、“北”、“上”、“下”,用以指天地和宇宙 |
法 | fǎ | 氵 | 8畫 | 基本字義 法 fǎ(ㄈㄚˇ) ⒈ ?體現(xiàn)統(tǒng)治階段的意志,國家制定和頒布的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(guī)則:法辦。法典。法官。法規(guī)。法律。法令。法定。法場。法理。法紀(jì)。法盲。法人(“自然人”的對稱。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參與民事活動,享有民事權(quán)利和承擔(dān)法律義務(wù)的社會組織)。法制。法治。犯法。守法。合法。憲法(國家的根本大法)。政法。奉公守法。逍遙法外。 ⒉ ?處理事物的手段:辦法。設(shè)法。手法。寫法。 ⒊ ?仿效:效法。 |
六法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六法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