螻蟈
- 拼音lóu guō
- 注音ㄌㄡˊ ㄍㄨㄛ
- 繁體螻蟈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螻蟈[ lóu guō ]
⒈ ?蛙屬?!抖Y記·月令》:“﹝孟夏之月﹞螻蟈鳴,蚯蚓出。”鄭玄注:“螻蟈,蛙也?!薄兑葜軙r訓(xùn)》:“立夏之日,螻蟈鳴?!敝煊以a專骸跋N蟈,蛙之屬,蛙鳴始于二月,立夏而鳴者,其形較小,其色褐黑,好聚淺水而鳴。”唐張碧《山居雨霽即事》詩:“古路絕人行,荒陂響螻蟈?!币徽f螻為螻蛄,蟈為蛙、蛤蟆。參閱《禮記·月令》“﹝孟夏之月﹞螻蟈鳴”陸德明釋文引漢蔡邕《月令章句》及《淮南子·時則訓(xùn)》“螻蟈鳴”漢高誘注。又說即螻蛄。參閱明李時珍《本草綱目·蟲二·螻蛄》及《爾雅·釋蟲》“天螻”清郝懿行義疏。
引證解釋
⒈ ?蛙屬。一說螻為螻蛄,蟈為蛙、蛤蟆。參閱《禮記·月令》“﹝孟夏之月﹞螻蟈鳴” 陸德明 釋文引 漢 蔡邕 《月令章句》及《淮南子·時則訓(xùn)》“螻蟈鳴” 漢 高誘 注。又說即螻蛄。參閱 明 李時珍 《本草綱目·蟲二·螻蛄》及《爾雅·釋蟲》“天螻” 清 郝懿行 義疏。
引《禮記·月令》:“﹝孟夏之月﹞螻蟈鳴,蚯蚓出。”
鄭玄 注:“螻蟈,蛙也。”
《逸周書·時訓(xùn)》:“立夏之日,螻蟈鳴?!?br />朱右曾 校釋:“螻蟈,蛙之屬,蛙鳴始于二月,立夏而鳴者,其形較小,其色褐黑,好聚淺水而鳴?!?br />唐 張碧 《山居雨霽即事》詩:“古路絕人行,荒陂響螻蟈?!?/span>
國語辭典
螻蟈[ lóu guō ]
⒈ ?古時稱青蛙為「螻蟈」。
引《禮記·月令》:「螻蟈鳴,蚯蚓出?!?br />漢·鄭玄·注:「螻蟈,蛙也。」
螻蟈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螻 | lóu | 蟲 | 15畫 | 基本字義 螻(螻) lóu(ㄌㄡˊ) ⒈ ?〔螻蛄〕昆蟲,褐色,有翅,前腳強化為挖掘足,能掘地,咬農(nóng)作物的根。亦稱“天螻”、“蛞螻”、“土狗”;簡稱“螻”,如“螻蟻”(用以代表微小的生物,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)。 ⒉ ?(螻) 異體字 螻 造字法 形聲:從蟲、婁聲 English a mole cricket, Gryllotalpa africana |
蟈 | guō | 蟲 | 14畫 | 基本字義 蟈(蟈) guō(ㄍㄨㄛ) ⒈ ?〔蟈蟈兒( guor )〕昆蟲,身體綠色或褐色,翅短,腹大,善于跳躍。雄的前翅根部有發(fā)聲器,能振翅發(fā)聲。對植物有害。 ⒉ ?(蟈) 異體字 蟈 English small green frog; cicada |
螻蟈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螻蟈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