漏刻
- 拼音lòu kè
- 注音ㄌㄡˋ ㄎㄜ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漏刻[ lòu kè ]
⒈ ?古計時器。即漏壺。因漏壺的箭上刻符號表時間,故稱。頃刻。借指時間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計時器。即漏壺。因漏壺的箭上刻符號表時間,故稱。
引《六韜·分兵》:“明告戰(zhàn)日,漏刻有時。”
《漢書·哀帝紀(jì)》:“漏刻以百二十為度?!?br />顏師古 注:“舊漏晝夜共百刻,今增其二十?!?br />南朝 梁 慧皎 《高僧傳·義解·釋道祖》:“山中無漏刻,乃於泉水中立十二葉芙蓉,因流波轉(zhuǎn),以定十二時,晷影無差焉?!?br />宋 彭乘 《墨客揮犀》卷七:“國朝置天文院於禁中,設(shè)漏刻、觀天臺、銅渾儀,皆如司天監(jiān),與司天監(jiān)互相檢察?!?/span>
⒉ ?頃刻。
引《漢書·王莽傳中》:“捕斬虜 騶,平定東域,虜 知 殄滅,在于漏刻?!?br />《資治通鑒·漢王莽地皇二年》:“莽 召問羣臣禽賊方略,皆曰:‘此天囚行尸,命在漏刻?!?br />胡三省 注:“言得罪於天,死在須臾?!?br />清 王應(yīng)奎 《柳南隨筆》卷一:“丁亥歲三月晦日,忽被急徵鋃鐺拖曳,命在漏刻。”
⒊ ?借指時間。
引唐 劉長卿 《喜朱拾遺承恩拜命赴任上都》詩:“滄州 離別風(fēng)煙遠(yuǎn),青瑣幽深漏刻長。”
國語辭典
漏刻[ lòu kè ]
⒈ ?古代計時的器具。以銅壺盛水,底穿一孔,壺中豎立一支有刻度的箭,水漸漏則箭上的刻度就逐漸顯示時間。共有一百刻,分晝夜。夏至通常晝漏六十刻,夜漏四十刻;冬至則相反,春秋二分晝夜各五十刻。
漏刻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漏 | lòu | 氵 | 14畫 | 基本字義 漏 lòu(ㄌㄡˋ) ⒈ ?物體由孔或縫透過:壺里的水漏光了。漏風(fēng)。滲漏。漏泄(①水、光等流出或透出;②泄露)。漏電(跑電)。 ⒉ ?泄露:走漏消息。漏底(泄露內(nèi)情)。透漏。 ⒊ ?脫逃或無意放過:疏漏。遺漏。掛一漏萬。漏網(wǎng)之魚。 ⒋ ?〔漏壺〕古代計時器,銅制有孔,可以滴水或漏沙,有刻度標(biāo)志以計時間。簡稱“漏”,如“銅壺滴漏”(亦稱“銅壺刻漏”),“漏盡更深”。 ⒌ ?中醫(yī)指某些流出膿血黏液的?。罕缆ㄗ訉m大量 |
刻 | kè | 刂 | 8畫 | 基本字義 刻 kè(ㄎㄜˋ) ⒈ ?雕,用刀子挖:刻本(雕版印成的書本)??淌?套帧?贪???讨矍髣Α?⒉ ?古代用漏壺記時,一晝夜共一百刻。今用鐘表計時,一刻等于十五分鐘:五點(diǎn)一刻。 ⒊ ?時間:此刻。即刻。頃刻(極短時間)。時刻。刻不容緩。 ⒋ ?形容程度極深:深刻??桃狻?坦牵ǜ惺苌钋腥牍牵?炭?。 ⒌ ?不厚道:刻毒??瘫?。尖刻??量獭?⒍ ?同“克”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character、chisel 造字法 形聲:從刂、亥聲 English carve, |
漏刻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漏刻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