膢臘
- 拼音lǘ là
- 注音ㄌㄩˊ ㄌㄚˋ
- 繁體膢臘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膢臘[ lóu là ]
⒈ ?古代的兩種祭名。其祭多在歲終,故常并稱。古時(shí)貧民,必待“膢臘”方得飲酒食肉。
⒉ ?借指屠戮如牲畜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代的兩種祭名。其祭多在歲終,故常并稱。古時(shí)貧民,必待“膢臘”方得飲酒食肉。
引《韓非子·五蠹》:“夫山居而谷汲者,膢臘而相遺以水。”
漢 桓寬 《鹽鐵論·散不足》:“古者,庶人糲食藜藿,非鄉(xiāng)飲酒、膢臘祭祀無酒肉?!?br />宋 劉敞 《打魚》詩:“南人登魚作膢臘,清潭數(shù)里奔舟楫。”
明 張煌言 《辛丑除夕行營沙關(guān)》詩:“膢臘總來殊 越 俗,屠蘇那得破愁顏。”
清 朱彝尊 《甘池》詩:“河北 將軍祠,膢臘走巫祝?!?/span>
⒉ ?借指屠戮如牲畜。
引漢 揚(yáng)雄 《法言·問道》:“申 韓 之術(shù),不仁之至矣,若何牛羊之用人也?若牛羊用人,則狐貍螻螾不膢臘也與?”
章炳麟 《代議然否論》:“徒為有力者傅其羽翼,使得膢臘齊民,甚無謂也。”
膢臘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膢 | lǘ | 月 | 15畫 | 基本字義 膢 lǘ(ㄌㄩˊ) ⒈ ?古代祭祀名:“夫山居而谷汲者,膢臘而相遺以水?!?異體字 ? |
臘 | là xī | 月 | 12畫 | 基本字義 臘(臘) là(ㄌㄚˋ) ⒈ ?古代在農(nóng)歷十二月合祭眾神叫做臘,因此農(nóng)歷十二月叫臘月。 ⒉ ?冬天(多在臘月)腌制后風(fēng)干或熏干的肉:臘肉。臘魚。臘味。 ⒊ ?姓。 其他字義 臘 xī(ㄒ一) ⒈ ?干肉:“噬臘肉,遇毒。” ⒉ ?晾干:“燃得而臘之以為餌?!?⒊ ?皮膚皴皺。 異體字 臘 昔 造字法 形聲:從月、昔聲 English year end sacrifice; dried meat |
膢臘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膢臘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