埋輪
- 拼音mái lún
- 注音ㄇㄞˊ ㄌㄨㄣˊ
- 繁體埋輪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埋輪[ mái lún ]
⒈ ?埋車輪于地,以示堅守。
⒉ ?東漢順帝時,大將軍梁冀專權(quán),朝政腐敗。漢安元年(公元142年)選派張綱等八人巡視全國,糾察吏治,馀人皆受命之部,而綱獨埋其車輪于洛陽都亭,曰:“豺狼當路,安問狐貍!”遂上書彈劾梁冀,揭露其罪惡,京都為之震動。事見《后漢書·張綱傳》。后以“埋輪”為不畏權(quán)貴,直言正諫之典。
⒊ ?比喻月落。輪,喻月。
⒋ ?比喻停留。
引證解釋
⒈ ?埋車輪于地,以示堅守。
引《孫子·九地》:“是故方馬埋輪,未足恃也。”
曹操 注:“方,縛馬也;埋輪,示不動也?!?br />清 顧炎武 《海上》詩:“埋輪拗鏃 周 千畝,蔓草枯楊 漢 二京?!?/span>
⒉ ?東漢 順帝 時,大將軍 梁冀 專權(quán),朝政腐敗。
引漢安 元年(公元142年)選派 張綱 等八人巡視全國,糾察吏治,馀人皆受命之部,而 綱 獨埋其車輪于 洛陽 都亭,曰:“豺狼當路,安問狐貍!”
遂上書彈劾 梁冀,揭露其罪惡,京都為之震動。事見《后漢書·張綱傳》。后以“埋輪”為不畏權(quán)貴,直言正諫之典。 南朝 梁 沉約 《奏彈王源》:“雖埋輪之志,無屈權(quán)右;而狐鼠微物,亦蠹大猷?!?br />北魏 楊衒之 《洛陽伽藍記·靈應(yīng)寺》:“牧民之官,浮虎慕其清塵;執(zhí)法之吏,埋輪謝其梗直?!?br />亦作“埋車”。 《舊唐書·畢構(gòu)傳》:“載馳原隰,徒煩出使之名;安問狐貍,未見埋車之節(jié)。”
明 無名氏 《四賢記·分歧》:“恩沾九霄,榮齊六曹,埋輪自有 張綱 操。”
清 李漁 《玉搔頭·情試》:“念臣等啊,埋輪親矢,愿從君側(cè)除奸宄?!?/span>
⒊ ?比喻月落。輪,喻月。
引唐 唐彥謙 《七夕》詩:“露白風清夜向晨,小星垂珮月埋輪?!?/span>
⒋ ?比喻停留。
引明 高啟 《<獨庵集>序》:“譬猶行者,埋輪一鄉(xiāng),而欲觀九州之大,必無至矣?!?/span>
國語辭典
埋輪[ mái lún ]
⒈ ?車輪埋于地下,以示堅守。
引《孫子·九地》:「是故方馬埋輪,未足恃也。」
⒉ ?東漢順帝時,大將軍梁冀專權(quán),朝政腐敗。帝選派張綱八人巡視全國,糾察吏治,余人皆受命之部,獨綱埋其車輪于洛陽都亭,上書彈劾梁冀,揭露梁冀的罪惡。見《后漢書·卷五六·張皓傳》。后比喻不畏權(quán)貴,直言進諫。
引《文選·沈約·奏彈王源》:「雖埋輪之志,無屈權(quán)右,而狐鼠微物,亦蠹大猷?!?/span>
⒊ ?比喻圓月隱沒于天際。
引唐·唐彥謙〈七夕〉詩:「露白風清夜向晨,小星垂珮月埋輪?!?/span>
埋輪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埋 | mái mán | 土 | 10畫 | 基本字義 埋 mái(ㄇㄞˊ) ⒈ ?葬:埋葬。 ⒉ ?把東西放在坑里用土、雪、落葉蓋上:掩埋。埋地雷。 ⒊ ?隱藏:埋沒(mò)。埋伏。埋頭。隱姓埋名。 其他字義 埋 mán(ㄇㄢˊ) ⒈ ?〔埋怨〕因為事情不如意而對人或事物表示不滿、責怪(“怨”讀輕聲)。 異體字 薶 漢英互譯 burying、inter、cover up 造字法 形聲:從土、里聲 English bury, secrete, conceal |
輪 | lún | 車 | 8畫 | 基本字義 輪(輪) lún(ㄌㄨㄣˊ) ⒈ ?安在車軸上可以轉(zhuǎn)動使車行進的圓形的東西(亦稱“車轱轆”):輪子。車輪。輪胎。 ⒉ ?安在機器上能旋轉(zhuǎn)并促使機器動作的東西:齒輪兒。 ⒊ ?指“輪船”:江輪。拖輪。 ⒋ ?像車輪的:日輪。月輪(指圓月)。年輪。 ⒌ ?依次更替:輪班。輪訓(xùn)。輪休。輪作。 ⒍ ?轉(zhuǎn)動:間或一輪。 ⒎ ?量詞:一輪紅日。頭輪影院。他比我大一輪。 異體字 輪 漢英互譯 annulus、ring、wheel 造字法 形聲:從車、侖聲 English |
埋輪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埋輪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