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則
- 拼音mín zé
- 注音ㄇ一ㄣˊ ㄗㄜˊ
- 繁體民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民則[ mín zé ]
⒈ ?人們行為的準則。
⒉ ?治民的方法。
引證解釋
⒈ ?人們行為的準則。
引《書·君牙》:“弘敷五典,式和民則?!?br />《國語·晉語五》:“今 宋 人弒其君,是反天地而逆民則也?!?br />《藝文類聚》卷三八引 漢 崔瑗 《南陽文學頌》:“我國既淳,我俗既敦;神樂民則,嘉生乃繁?!?/span>
⒉ ?治民的方法。
引《國語·楚語上》:“是知天咫,安知民則?”
韋昭 注:“咫,言少也。此言少知天道耳,何知治民之法?!?/span>
民則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則 | zé | 刂 | 6畫 | 基本字義 則(則) zé(ㄗㄜˊ) ⒈ ?模范:以身作則。 ⒉ ?規(guī)程,制度:規(guī)則??倓t。原則。細則。 ⒊ ?效法:則先烈之言行。 ⒋ ?表示因果關系,就,便:聞過則喜。 ⒌ ?表示轉折,卻:今則不然。 ⒍ ?表示肯定判斷,乃,是:此則余之罪也。 ⒎ ?用在一、二、三……等數(shù)字后,列舉原因或理由:一則房子太小,二則參加的人數(shù)多。 ⒏ ?與“做”相近(中國宋、元、明代小說、戲劇里常用):則甚(做什么)。 ⒐ ?量詞,指成文的條數(shù):新聞兩 |
民 | mín | 乛 | 5畫 | 基本字義 民 mín(ㄇ一ㄣˊ) ⒈ ?以勞動群眾為主體的社會基本成員:人民。民主。民國。民法。公民(在一國內有國籍,享受法律上規(guī)定的公民權利并履行公民義務的人)。國民(具有國籍的人)。 ⒉ ?指人或人群:居民。民族。 ⒊ ?勞動大眾的,非官方的:民間。民歌。民諺。民風。民情。 ⒋ ?某族的人:漢民。回民。 ⒌ ?從事不同職業(yè)的人:農民。漁民。 ⒍ ?非軍事的:民品。民航。 ⒎ ?同“苠”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civilian、folk、the people 相 |
民則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民則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