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匈奴
- 拼音nán xiōng nú
- 注音ㄋㄢˊ ㄒㄩㄥ ㄋㄨ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南匈奴[ nán xiōng nú ]
⒈ ?東漢光武帝建武二十四年(公元48年),匈奴內(nèi)部分裂為二,其一部南下附漢,被稱為南匈奴。
引證解釋
⒈ ?東漢 光武帝 建武 二十四年(公元48年), 匈奴 內(nèi)部分裂為二,其一部南下附 漢,被稱為 南匈奴。
南匈奴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匈 | xiōng | 勹 | 6畫 | 基本字義 匈 xiōng(ㄒㄩㄥ) ⒈ ?〔匈奴〕中國古代北方的民族。亦稱“胡”。 ⒉ ?古同“胸”。 異體字 匂 胸 English breast, chest, thorax; clamor; the Hsiung Nu 'Huns' |
奴 | nú | 女 | 5畫 | 基本字義 奴 nú(ㄋㄨˊ) ⒈ ?階級(jí)社會(huì)中受壓迫、剝削、役使的沒有人身自由的人:農(nóng)奴。奴隸。奴婢(男女奴仆)。奴顏婢膝。奴性。 ⒉ ?像對(duì)待奴隸那樣地:奴役。奴使。 ⒊ ?使人甘受奴役地:奴化。 異體字 ? 僅 漢英互譯 enslave、slave 相關(guān)字詞 仆、主 造字法 會(huì)意:從女、從又 English slave, servant |
南 | nán nā | 十 | 9畫 | 基本字義 南 nán(ㄋㄢˊ) ⒈ ?方向,早晨面對(duì)太陽,右手的一邊,與“北”相對(duì):南北。南方。南面。南國(指中國南部)。南陲(南部邊疆)。南極。南半球。 ⒉ ?姓。 其他字義 南 nā(ㄋㄚ) ⒈ ?〔南無(mó)〕佛教用語,意思是合掌稽首,表示對(duì)佛尊敬或皈依,常加于佛、菩薩名的前面,如“南南阿彌陀佛”、“南南觀世音菩薩”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south 相關(guān)字詞 北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south; southern part; southward |
南匈奴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南匈奴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