泥馬渡江
- 拼音ní mǎ dù jiāng
- 注音ㄋ一ˊ ㄇㄚˇ ㄉㄨˋ ㄐ一ㄤ
- 繁體泥馬渡江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泥馬渡江[ ní mǎ dù jiāng ]
⒈ ?相傳靖康之變,康王(高宗·趙構(gòu))質(zhì)于金,與金太子同射。
引證解釋
⒈ ?相傳 靖康 之變, 康王 ( 高宗 趙構(gòu) )質(zhì)于 金,與 金 太子同射。 康王 三矢俱中, 金 人以為此必揀選宗室之長于武藝者冒名為之,留之無益,遣還。
引康王 得脫,奔竄疲困,假寐于 崔府君廟 中,夢神人曰:“金 人追及,速去之。已備馬于門首?!?br />康王 驚覺,馬已在側(cè),躍馬南馳。既渡河而馬不復(fù)動,下視之,則泥馬也。見 宋 辛棄疾 《南渡錄》。 高宗 泥馬渡 江,宋 元 以來爭傳樂道,文人筆記頗多記載,而行跡、地方時(shí)有抵牾不同。 《京本通俗小說·馮玉梅團(tuán)圓》:“康王 泥馬渡 江,棄了 汴京,偏安一隅,改元 建炎?!?br />《醒世恒言·賣油郎獨(dú)占花魁》:“直至二帝蒙塵, 高宗 泥馬渡 江,偏安一隅,天下分為南北,方得休息?!?br />清 趙翼 《陔馀叢考·高宗泥馬渡江之訛》:“宋高宗 初至 杭州,即命立 崔府君廟,以示靈異,於是精忠小説遂有泥馬渡 江 之説?!?/span>
泥馬渡江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泥 | ní nì | 氵 | 8畫 | 基本字義 泥 ní(ㄋ一ˊ) ⒈ ?土和水合成的東西:泥巴。泥垢。泥漿。泥煤。泥淖(泥污的洼地)。泥濘。泥洼。 ⒉ ?像泥的東西:棗泥。山藥泥。印泥(蓋圖章用的印色)。蒜泥。 其他字義 泥 nì(ㄋ一ˋ) ⒈ ?涂抹:泥墻。泥縫兒( fèngr )。 ⒉ ?固執(zhí),死板:拘泥。泥古(拘泥古代的制度和說法,不根據(jù)具體情況加以變通)。泥守。 異體字 ? 坭 埿 漢英互譯 mashed vegatable or fruit、mire、mud、slob 造字法 形聲:從氵、尼聲 English mud, mire; earth, clay |
馬 | mǎ | 馬 | 3畫 | 基本字義 馬(馬) mǎ(ㄇㄚˇ) ⒈ ?哺乳動物,頸上有鬃,尾生長毛,四肢強(qiáng)健,善跑,供人騎或拉東西:馬匹。駿馬。馬到成功。馬首是瞻(喻跟隨別人行動)。 ⒉ ?大:馬蜂。馬勺。 ⒊ ?姓。 異體字 馬 漢英互譯 gee、horse、horseflesh、neddy、steed、equine 造字法 原為象形 English horse; surname; KangXi radical 187 |
江 | jiāng | 氵 | 6畫 | 基本字義 江 jiāng(ㄐ一ㄤ) ⒈ ?大河的通稱:江山。江河。江天。江干( gān )(江邊)。江心補(bǔ)漏(喻錯過時(shí)機(jī),補(bǔ)救已遲)。 ⒉ ?特指中國長江:江防。江漢。江淮。江左(古代指長江下游南岸地區(qū),亦指東晉、宋、齊、梁、陳各代的全部地區(qū))。江右(a.古代指長江下游北岸,淮水中下游以南地區(qū);b.舊時(shí)江西省的別稱)。江東(古代指長江下游南岸地區(qū),亦指三國時(shí)吳國的全部地區(qū))。江表(古代指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(qū))。 ⒊ ?姓。 異 |
渡 | dù | 氵 | 12畫 | 基本字義 渡 dù(ㄉㄨˋ) ⒈ ?橫過水面:渡船。渡橋。渡河。擺渡。強(qiáng)渡。遠(yuǎn)渡重洋。 ⒉ ?由此到彼:渡過難關(guān)。 ⒊ ?轉(zhuǎn)手,移交:引渡。 ⒋ ?過河的地方:渡口。渡頭。 異體字 度 漢英互譯 cross a river、ferry、pull through 造字法 形聲:從氵、度聲 English cross, ferry over; ferry |
泥馬渡江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泥馬渡江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