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耳
- 拼音niú ěr
- 注音ㄋ一ㄡˊ ㄦ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牛耳[ niú ěr ]
⒈ ?古代諸侯會盟時,割牛耳取血盛敦中,置牛耳于盤,由主盟者執(zhí)盤分嘗諸侯為誓,以示信守?!吨芏Y·夏官·戎右》:“贊牛耳,桃茢?!编嵭ⅲ骸笆苏吒钆6⊙鸀橹?,及血在敦中,以桃茢沸之又助之也。”后用以指在某方面居于領(lǐng)袖地位的人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代諸侯會盟時,割牛耳取血盛敦中,置牛耳于盤,由主盟者執(zhí)盤分嘗諸侯為誓,以示信守。參見“執(zhí)牛耳”。
引《周禮·夏官·戎右》:“贊牛耳,桃茢?!?br />鄭玄 注:“尸盟者割牛耳取血助為之,及血在敦中,以桃茢沸之又助之也?!?br />后用以指在某方面居于領(lǐng)袖地位的人。 宋 文天祥 《二月六日海上大戰(zhàn)向南慟哭》詩:“身為大臣義當死,城下師盟愧牛耳?!?br />清 馮桂芬 《洪鼎郵程詩思圖》詩:“洪君 清才出吾黨,文社儼推牛耳長。”
蔣同超 《挽丘滄?!吩姡骸捌咦犹炷辖B 建安,當年牛耳執(zhí)騷壇?!?/span>
國語辭典
牛耳[ niú ěr ]
⒈ ?牛耳朵。
引《山海經(jīng)·北山經(jīng)》:「單張之山,其上無草木,有獸焉,其狀如豹而長尾,人首而牛耳一目。」
⒉ ?古代諸侯會盟時,盟主割牛耳取血,分與諸侯宣誓,以表守信。后稱居領(lǐng)導(dǎo)地位的人為「牛耳」。
引宋·文天祥〈二月六日海上大戰(zhàn)國事不濟孤臣天祥坐北舟中向南慟哭為之〉詩:「身為大臣義當死,城下師盟愧牛耳?!?/span>
近盟主
牛耳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牛 | niú | 牛 | 4畫 | 基本字義 牛 niú(ㄋ一ㄡˊ) ⒈ ?哺乳動物,趾端有蹄,頭上長一對角,是反芻類動物,力量很大,能耕田拉車,肉和奶可食,角、皮、骨可作器物:牛刀小試(喻有很大的本領(lǐng),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)。牛黃。牛角。 ⒉ ?星名,二十八宿之:牛斗(指牛宿和斗宿二星)。 ⒊ ?喻固執(zhí)或驕傲:牛氣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牜 漢英互譯 cattle、moggy、moo-cow、ox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cow, ox, bull; KangXi radical93 |
耳 | ěr | 耳 | 6畫 | 基本字義 耳 ěr(ㄦˇ) ⒈ ?聽覺和平衡感覺的器官(通稱“耳朵”):耳背( bèi )。耳垂。耳鬢廝磨( mó )。耳穴。耳聰目明。耳濡目染。 ⒉ ?像耳朵的東西:木耳。銀耳。 ⒊ ?像耳朵一樣分列兩旁的東西:耳房。鼎耳。 ⒋ ?聽說:耳聞。耳軟。耳順(指年至六十,聽到別人的話,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,后指人六十歲)。 ⒌ ?文言助詞,而已,罷了:想當然耳。 ⒍ ?文言語氣詞(大致同“矣”):“且壯士不死則已,死即舉大名耳”。 漢英 |
牛耳的近義詞
牛耳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