膿瘡
- 拼音nóng chuāng
- 注音ㄋㄨㄥˊ ㄔㄨㄤ
- 繁體膿瘡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膿瘡[ nóng chuāng ]
⒈ ?一種化膿性皮膚病,病原體是鏈球菌或葡萄球菌,癥狀是皮膚上出現紅斑,很快變成水皰或膿皰,多發(fā)生于臉、頸、四肢等部位,患者多為兒童。通稱為“黃水瘡”
英ulcer; running sore;
膿瘡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膿 | nóng | 月 | 10畫 | 基本字義 膿(膿) nóng(ㄋㄨㄥˊ) ⒈ ?瘡口流出來的黃白色汁液,是死亡的白血球、細菌及脂肪等的混合物:膿包。膿胸。膿腫。 異體字 膿 漢英互譯 purulence、pus English pus |
瘡 | chuāng | 疒 | 9畫 | 基本字義 瘡(瘡) chuāng(ㄔㄨㄤ) ⒈ ?皮膚上腫爛潰瘍的?。函彴獭/徔?。凍瘡。痔瘡。 異體字 瘡 漢英互譯 sore、tumefaction 造字法 形聲:從疒、倉聲 English tumor, boil, sore, wound |
膿瘡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膿瘡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