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提子
- 拼音pú tí zǐ
- 注音ㄆㄨˊ ㄊ一ˊ ㄗ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菩提子[ pú tí zǐ ]
⒈ ?菩提樹及無患子的實(shí),可作念佛的數(shù)珠。
引證解釋
⒈ ?菩提樹及無患子的實(shí),可作念佛的數(shù)珠。
引《校量數(shù)珠功德經(jīng)》:“若用菩提子為數(shù)珠者,或時(shí)掐念,或但手持,誦數(shù)一遍,其福無量。”
唐 陸龜蒙 《寂上人院》詩:“暗數(shù)菩提子,閒看薜荔花。”
清 金氏 《偶然作》詩:“我思更如何,欲種菩提子?!?/span>
國語辭典
菩提子[ pú tí zǐ ]
⒈ ?無患子的別名。參見「無患子」條。
菩提子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子 | zǐ | 子 | 3畫 | 基本字義 子 zǐ(ㄗˇ) ⒈ ?古代指兒女,現(xiàn)專指兒子:子女。子孫。子嗣。子弟(后輩人,年輕人)。 ⒉ ?植物的果實(shí)、種子:菜子。瓜子兒。子實(shí)。 ⒊ ?動物的卵:魚子。蠶子。 ⒋ ?幼小的,小的:子雞。子畜。子城。 ⒌ ?小而硬的顆粒狀的東西:子彈( dàn )。棋子兒。 ⒍ ?與“母”相對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輔音)。 ⒎ ?對人的稱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讀書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 ⒏ ?古代對人的尊稱;稱老師或稱有道德 |
菩 | pú | 艸 | 11畫 | 基本字義 菩 pú(ㄆㄨˊ) ⒈ ?〔菩提〕a.佛教指豁然開朗的徹悟境界,又指覺悟的智慧和途徑;b.常綠喬木,樹上的汁液可制硬性橡膠。原產(chǎn)于印度。 ⒉ ?〔菩薩〕a.佛教指釋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時(shí)的稱號,后指修行到一定程度,地位僅次于佛的人;b.泛指佛和某些神;c.喻慈善的人。 異體字 萯 造字法 形聲:上形下聲 English herb, aromatic plant |
提 | tí dī dǐ | 扌 | 12畫 | 基本字義 提 tí(ㄊ一ˊ) ⒈ ?垂手拿著有環(huán)、柄或繩套的東西:提壺。提燈。提籃。提包。提盒。提綱挈領(lǐng)。 ⒉ ?引領(lǐng)(向上或向前等):提心吊膽。提升。提挈。提攜。 ⒊ ?說起,舉出:提起。提出。提醒。提倡。提議。提名。提案。提要。 ⒋ ?將犯人從關(guān)押之處帶出來:提審。提犯人。 ⒌ ?率領(lǐng),調(diào)遣:提兵。 ⒍ ?取出:提取。提貨。 ⒎ ?漢字筆形之一,即挑。 ⒏ ?舀取油、酒等液體的一種用具:油提。酒提。 ⒐ ?古代鼓名:“師帥執(zhí)提”。 |
菩提子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菩提子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