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臣
- 拼音qī chén
- 注音ㄑ一 ㄔㄣˊ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七臣[ qī chén ]
⒈ ?《孝經(jīng)·諫諍》:“昔者天子有爭(zhēng)臣七人,雖無道不失其天下?!编嵭ⅲ骸捌呷酥^三公及左輔、右弼、前疑、后丞?!碧菩谧ⅲ骸盃?zhēng)謂諫也?!焙笠浴捌叱肌狈褐钢G臣。
⒉ ?七種人臣。即法臣、飾臣、侵臣、諂臣、愚臣、奸臣、亂臣。
⒊ ?七位人臣。
引證解釋
⒈ ?后以“七臣”泛指諫臣。
引《孝經(jīng)·諫諍》:“昔者天子有爭(zhēng)臣七人,雖無道不失其天下。”
鄭玄 注:“七人謂三公及左輔、右弼、前疑、后丞。”
唐玄宗 注:“爭(zhēng)謂諫也?!?br />《后漢書·劉瑜傳》:“惟陛下設(shè)置七臣,以廣諫道。”
⒉ ?七種人臣。即法臣、飾臣、侵臣、諂臣、愚臣、姦臣、亂臣。參閱《管子·七臣七主》。
引《管子·七臣七主》:“或以平虛,請(qǐng)論七主之過,得六過一是,以還自鏡,以知得失,以繩七臣?!?br />郭沫若 等集校:“七臣正具六過一是,即法臣、飾臣、侵臣、諂臣、愚臣、姦臣、亂臣?!?/span>
⒊ ?七位人臣。
引《文選·陸機(jī)<五等論>》:“在 周 之衰,難興王室,放命者七臣,干位者三子。”
李善 注:“七臣:蔿國(guó)、邊伯、詹父、子禽、祝跪 及 頽叔桃子、賓起?!?/span>
七臣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七 | qī | 一 | 2畫 | 基本字義 七 qī(ㄑ一) ⒈ ?數(shù)名,六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柒”代)。 ⒉ ?文體名,或稱“七體”,為賦體的另一種形式。 ⒊ ?舊時(shí)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,共七次,稱“做七”。 異體字 柒 漢英互譯 seven 造字法 會(huì)意 English seven |
臣 | chén | 臣 | 6畫 | 基本字義 臣 chén(ㄔㄣˊ) ⒈ ?君主時(shí)代的官吏,有時(shí)亦包括百姓:臣僚。臣子。臣服。君臣。 ⒉ ?官吏對(duì)君主的自稱:“王必?zé)o人,臣愿奉璧往使。” ⒊ ?古人謙稱自己。 ⒋ ?古代指男性奴隸:臣仆。臣虜。 異體字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minister, statesman, official |
七臣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七臣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