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尺法
- 拼音sān chǐ fǎ
- 注音ㄙㄢ ㄔˇ ㄈㄚ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三尺法[ sān chǐ fǎ ]
⒈ ?指法律。古代以三尺竹簡書法律,故稱。
引證解釋
⒈ ?指法律。古代以三尺竹簡書法律,故稱。
引《史記·酷吏列傳》:“君為天子決平,不循三尺法,專以人主意指為獄。獄者固如是乎?”
裴骃 集解引《漢書音義》:“以三尺竹簡書法律也。”
宋 王應(yīng)麟 《困學(xué)紀(jì)聞·左氏傳》:“《漢·杜周傳》:‘不循三尺法。’注謂‘以三尺竹簡書法律也’。 朱博 亦云:‘奉三尺律令以從事?!尔}鐵論》乃云:‘二尺四寸之律?!沤褚灰病Iw律書以二尺四寸簡,舉其大數(shù),謂之三尺。”
《明史·翟鑾傳》:“不合三尺法,何以信天下?!?br />清 吳偉業(yè) 《感事》詩:“老知三尺法,官為五銖錢。”
國語辭典
三尺法[ sān chǐ fǎ ]
⒈ ?法律。古代把法律條文寫在三尺長的竹簡上,故稱法律為「三尺法」。
引《史記·卷一二二·酷吏傳·杜周傳》:「君為天子決平,不循三尺法,專以人主意指為獄,獄者固如是乎?」
《明史·卷一九三·翟鑾傳》:「按律,籍沒止三條,謀反、叛逆及奸黨耳。不合三尺法,何以信天下?」
三尺法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三 | sān | 一 | 3畫 | 基本字義 三 sān(ㄙㄢ) ⒈ ?數(shù)名,二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叁”代):三維空間。三部曲。三國(中國朝代名)。 ⒉ ?表示多次或多數(shù):三思而行。三緘其口。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|
法 | fǎ | 氵 | 8畫 | 基本字義 法 fǎ(ㄈㄚˇ) ⒈ ?體現(xiàn)統(tǒng)治階段的意志,國家制定和頒布的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(guī)則:法辦。法典。法官。法規(guī)。法律。法令。法定。法場。法理。法紀(jì)。法盲。法人(“自然人”的對稱。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義獨立參與民事活動,享有民事權(quán)利和承擔(dān)法律義務(wù)的社會組織)。法制。法治。犯法。守法。合法。憲法(國家的根本大法)。政法。奉公守法。逍遙法外。 ⒉ ?處理事物的手段:辦法。設(shè)法。手法。寫法。 ⒊ ?仿效:效法。 |
尺 | chǐ chě | 尸 | 4畫 | 基本字義 尺 chǐ(ㄔˇ) ⒈ ?中國市制長度單位(亦稱“市尺”。一尺等于十寸。西漢時一尺等于0.231米,今三尺等于一米):尺素(a.一尺長的白絹,借指小畫幅;b.書信)。尺短寸長。尺牘。 ⒉ ?量長度的器具:竹尺。 ⒊ ?像尺的東西:鐵尺。仿尺。戒尺。 ⒋ ?形容微少或短?。撼卟肌e氤咛煅?。 其他字義 尺 chě(ㄔㄜˇ) ⒈ ?中國古代樂譜的記音符號,相當(dāng)于簡譜的“2”。 漢英互譯 ruler、a unit of length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Chinese measure approx. 'foot' |
三尺法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三尺法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