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藐三菩提
- 拼音sān miǎo sān pú tí
- 注音ㄙㄢ ㄇ一ㄠˇ ㄙㄢ ㄆㄨˊ ㄊ一ˊ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三藐三菩提[ sān miǎo sān pú tí ]
⒈ ?佛教語(yǔ)。梵文Samyaksambodhi的音譯。指佛陀所證的“等正覺(jué)”。
引證解釋
⒈ ?佛教語(yǔ)。梵文Samyaksambodhi的音譯。指佛陀所證的“等正覺(jué)”。
引《心經(jīng)》:“三世諸佛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?!?br />亦省作“三菩提”、“三藐”。 唐 玄奘 《大唐西域記·劫比羅伐窣堵國(guó)》:“今產(chǎn)太子,當(dāng)證三菩提,圓明一切智。”
清 蔣士銓 《空谷香·香銷》:“看他低眉合掌微微笑,把虛無(wú)打破歸三藐?!?/span>
國(guó)語(yǔ)辭典
三藐三菩提[ sān miǎo sān pú tí ]
⒈ ?佛教用語(yǔ)。為梵語(yǔ) samyaksa?bodhi的音譯。意譯為正等正覺(jué)。佛教謂最究竟的覺(jué)悟。也作「正等菩提」、「三耶三菩提」。
引《妙法蓮華經(jīng)·卷二》:「若我等待說(shuō)所因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,必以大乘而得度脫?!?/span>
三藐三菩提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三 | sān | 一 | 3畫 | 基本字義 三 sān(ㄙㄢ) ⒈ ?數(shù)名,二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叁”代):三維空間。三部曲。三國(guó)(中國(guó)朝代名)。 ⒉ ?表示多次或多數(shù):三思而行。三緘其口。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|
菩 | pú | 艸 | 11畫 | 基本字義 菩 pú(ㄆㄨˊ) ⒈ ?〔菩提〕a.佛教指豁然開朗的徹悟境界,又指覺(jué)悟的智慧和途徑;b.常綠喬木,樹上的汁液可制硬性橡膠。原產(chǎn)于印度。 ⒉ ?〔菩薩〕a.佛教指釋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時(shí)的稱號(hào),后指修行到一定程度,地位僅次于佛的人;b.泛指佛和某些神;c.喻慈善的人。 異體字 萯 造字法 形聲:上形下聲 English herb, aromatic plant |
藐 | miǎo | 艸 | 17畫 | 基本字義 藐 miǎo(ㄇ一ㄠˇ) ⒈ ?小,幼:藐孤。藐小。 ⒉ ?輕視:藐視。言者諄諄,聽者藐藐。 ⒊ ?古同“邈”,遠(yuǎn)。 異體字 邈 漢英互譯 despise、small 造字法 形聲:從艸、貌聲 English disregard, slight, disdain |
提 | tí dī dǐ | 扌 | 12畫 | 基本字義 提 tí(ㄊ一ˊ) ⒈ ?垂手拿著有環(huán)、柄或繩套的東西:提壺。提燈。提籃。提包。提盒。提綱挈領(lǐng)。 ⒉ ?引領(lǐng)(向上或向前等):提心吊膽。提升。提挈。提攜。 ⒊ ?說(shuō)起,舉出:提起。提出。提醒。提倡。提議。提名。提案。提要。 ⒋ ?將犯人從關(guān)押之處帶出來(lái):提審。提犯人。 ⒌ ?率領(lǐng),調(diào)遣:提兵。 ⒍ ?取出:提取。提貨。 ⒎ ?漢字筆形之一,即挑。 ⒏ ?舀取油、酒等液體的一種用具:油提。酒提。 ⒐ ?古代鼓名:“師帥執(zhí)提”。 |
三藐三菩提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三藐三菩提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