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說法
- 拼音sān shuō fǎ
- 注音ㄙㄢ ㄕㄨㄛ ㄈㄚˇ
- 繁體三說法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三說法[ sān shuō fǎ ]
⒈ ?宋干興以來,西北兵餉不足,募商人輸納芻粟,官府給券,而以茶償之。后又益以東南緡錢、香藥、犀齒,謂之三說法。天圣元年曾罷此法,后又一度復(fù)行。見《宋史·食貨志下五》。
引證解釋
⒈ ?宋 乾興 以來,西北兵餉不足,募商人輸納芻粟,官府給券,而以茶償之。后又益以東南緡錢、香藥、犀齒,謂之三說法。 天圣 元年曾罷此法,后又一度復(fù)行。見《宋史·食貨志下五》。
引宋 范仲淹 《奏論陜西兵馬利害》:“或聞以三説之法可以備邊……縱許於 陜西 河?xùn)|路 以三説入中,既緣客商未多,且可少助糧草而已?!?/span>
三說法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說 | shuō shuì yuè | 讠 | 9畫 | 基本字義 說(説) shuō(ㄕㄨㄛ) ⒈ ?用話來表達(dá)意思:說話。說明。演說。解說。 ⒉ ?介紹:說合(a.從中介紹;b.商議;c.說和?!昂稀本x輕聲)。說媒。 ⒊ ?言論,主張:學(xué)說。著書立說。 ⒋ ?責(zé)備:數(shù)說。 ⒌ ?文體的一種,如韓愈的《師說》。 其他字義 說(説) shuì(ㄕㄨㄟˋ) ⒈ ?用話勸說別人,使他聽從自己的意見:游說。 其他字義 說(説) yuè(ㄩㄝˋ) ⒈ ?古同“悅”。 異體字 說 説 漢英互譯 say、speak、talk、tell、exp |
三 | sān | 一 | 3畫 | 基本字義 三 sān(ㄙㄢ) ⒈ ?數(shù)名,二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叁”代):三維空間。三部曲。三國(中國朝代名)。 ⒉ ?表示多次或多數(shù):三思而行。三緘其口。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|
法 | fǎ | 氵 | 8畫 | 基本字義 法 fǎ(ㄈㄚˇ) ⒈ ?體現(xiàn)統(tǒng)治階段的意志,國家制定和頒布的公民必須遵守的行為規(guī)則:法辦。法典。法官。法規(guī)。法律。法令。法定。法場(chǎng)。法理。法紀(jì)。法盲。法人(“自然人”的對(duì)稱。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義獨(dú)立參與民事活動(dòng),享有民事權(quán)利和承擔(dān)法律義務(wù)的社會(huì)組織)。法制。法治。犯法。守法。合法。憲法(國家的根本大法)。政法。奉公守法。逍遙法外。 ⒉ ?處理事物的手段:辦法。設(shè)法。手法。寫法。 ⒊ ?仿效:效法。 |
三說法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三說法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