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余
- 拼音sān yú
- 注音ㄙㄢ ㄩˊ
- 繁體三餘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三余[ sān yú ]
⒈ ?《三國志·魏志·王肅傳》“明帝時大司農(nóng)弘農(nóng)、董遇等,亦歷注經(jīng)傳,頗傳于世”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《魏略》:“遇言:'﹝讀書﹞當(dāng)以三余。'或問三余之意。遇言'冬者歲之余,夜者日之余,陰雨者時之余也'?!焙笠浴叭唷狈褐缚臻e時間。
⒉ ?指余干、余姚、余杭三縣。
引證解釋
⒈ ?《三國志·魏志·王肅傳》“明帝 時大司農(nóng) 弘農(nóng)、董遇 等,亦歷注經(jīng)傳,頗傳於世”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《魏略》:“遇 言:‘﹝讀書﹞當(dāng)以三餘。’或問三餘之意。
引遇 言‘冬者歲之餘,夜者日之餘,陰雨者時之餘也’?!?br />后以“三餘”泛指空閑時間。 晉 陶潛 《感士不遇賦》:“余嘗以三餘之日,講習(xí)之暇,讀其文。”
宋 蘇軾 《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》詩:“醉飽高眠真事業(yè),此生有味在三餘?!?br />明 顧大典 《青衫記·元白揣摩》:“男兒事業(yè)在三餘,學(xué)就須乘駟馬車。”
柳亞子 《書贈張鏡潭》詩:“最是 津南 人物美,三冬圖史伴三餘?!?/span>
⒉ ?指 余干、余姚、余杭 三縣。
引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漸江水》:“漢 末童謡云:‘天子當(dāng)興東南三 餘 之間?!?br />宋 王應(yīng)麟 《小學(xué)紺珠·地理·三馀》:“餘干、餘姚、餘杭?!?/span>
國語辭典
三余[ sān yú ]
⒈ ?原為三國魏董遇教導(dǎo)學(xué)生充分用來讀書的三個余暇時間:冬、夜、陰。典出《三國志·卷一三·魏書·王朗傳》裴松之注引《魏略》。后泛指閑暇時間。
引晉·陶淵明〈感士不遇賦·序〉:「昔董仲舒作士不遇賦,司馬子長又為之。余嘗以三余之日,講習(xí)之暇,讀其文?!?/span>
三余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余 | yú | 人 | 7畫 | 基本字義 余(餘) yú(ㄩˊ) ⒈ ?我:“余將老”。 ⒉ ?剩下來的,多出來的:剩余。余糧。余興。余悸。余孽。節(jié)余。余生。余蔭(指前人的遺澤,遺留的庇蔭)。余勇可賈(gǔ)(還有剩余的力量可以使出來)。 ⒊ ?十、百、千等整數(shù)或名數(shù)后的零數(shù):十余人。 ⒋ ?后:“勞動之余,歡歌笑語。” ⒌ ?農(nóng)歷四月的別稱。 ⒍ ?姓。 異體字 餘 豫 馀 漢英互譯 beyond、I、more than、over、remaining、surplus 相關(guān)字詞 缺 造字法 形聲:從人、舍省聲 English I |
三 | sān | 一 | 3畫 | 基本字義 三 sān(ㄙㄢ) ⒈ ?數(shù)名,二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叁”代):三維空間。三部曲。三國(中國朝代名)。 ⒉ ?表示多次或多數(shù):三思而行。三緘其口。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|
三余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三余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