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足烏
- 拼音sān zú wū
- 注音ㄙㄢ ㄗㄨˊ ㄨ
- 繁體三足烏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三足烏[ sān zú wū ]
⒈ ?古代傳說中的神鳥。為西王母取食之鳥。古代傳說中的神鳥。祥瑞之鳥。古代傳說中的神鳥。日中之三足鳥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代傳說中的神鳥。為 西王母 取食之鳥。
引《史記·司馬相如列傳》:“載勝而穴處兮,亦幸有三足烏為之使?!?br />張守節(jié) 正義引 張楫 曰:“三足烏,青鳥也,主為 西王母 取食。”
⒉ ?古代傳說中的神鳥。祥瑞之鳥。
引《東觀漢記·章帝紀(jì)》:“三足烏集 沛國,白鹿、白兔、九尾狐見。”
北魏 酈道元 《水經(jīng)注·濕水》:“又按《瑞應(yīng)圖》有三足烏、赤烏、白烏之名。”
《周書·明帝紀(jì)》:“丙申, 順陽 獻(xiàn)三足烏。八月甲子,羣臣上表稱慶?!?br />亦省作“三足”。 《后漢書·班固傳》:“甘露宵零於豐草,三足軒翥於茂樹?!?br />李賢 注引《古今注》:“元和 二年,甘露降 河?xùn)|,三足烏集 沛國?!?br />晉 成公綏 《烏賦》:“若乃三足德靈,國有道則見,國無道則隱?!?/span>
⒊ ?古代傳說中的神鳥。日中之三足鳥。
引漢 王充 《論衡·說日》:“儒者曰:日中有三足烏,月中有兔、蟾蜍。”
《藝文類聚》卷一百引《黃帝占書》:“日中三足烏見者,大旱赤地?!?br />后因以指日。 唐 杜甫 《岳麓山道林二寺行》詩:“蓮花交響共命鳥,金牓雙廻三足烏?!?br />仇兆鰲 注引 黃生 曰:“金榜廻烏,猶云日射黃金牓。三足烏,即日也?!?br />元 王實(shí)甫 《西廂記》第三本第二折:“無端三足烏,團(tuán)團(tuán)光爍爍。安得 后羿 弓,射此一輪落?!?br />亦省作“三足”。 唐 柳宗元 《跂烏詞》詩:“無乃慕高近白日,三足妬爾令爾疾。”
國語辭典
三足烏[ sān zú wū ]
⒈ ?神話傳說中的神鳥:(1)? 太陽中的神鳥。漢·高誘·注:「踆,猶蹲也,謂三足烏?!?jié)h·王充后以指日。唐·杜甫〈岳麓山道林二寺行〉:「蓮花交響共命鳥,金牓雙回三足烏?!?2)? 為西王母取食的青鳥。唐·張守節(jié)·正義:「三足烏,青鳥也。主為西王母取食,在昆墟之北?!?/p>
引《淮南子·精神》:「日中有踆鳥?!?br />《論衡·說日》:「日中有三足烏,月中有兔蟾蜍?!?br />《史記·卷一一七·司馬相如傳》:「載勝而穴處兮,亦幸有三足烏為之使?!?/span>
三足烏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足 | zú | 足 | 7畫 | 基本字義 足 zú(ㄗㄨˊ) ⒈ ?腳:足下(對對方的敬稱)。足跡。足球。足壇。失足。高足(敬辭,稱別人的學(xué)生)。舉足輕重。畫蛇添足。 ⒉ ?器物下部的支撐部分:鼎足。碗足。 ⒊ ?充分,夠量:足月。足見。足智多謀。 ⒋ ?完全:足以。足色。 ⒌ ?值得,夠得上:不足為憑。微不足道。 ⒍ ?增益:以晝足夜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ample、as mush as、full、leg、sufficient、foot 造字法 會(huì)意:從口、從止 English foot; attain, satisfy, enough |
烏 | wū | 丿 | 4畫 | 基本字義 烏(烏) wū(ㄨ) ⒈ ?指“烏鴉”:烏白馬角(喻不可能實(shí)現(xiàn)的事情)。烏飛兔走(喻日往月來,時(shí)間流逝)。烏合之眾。 ⒉ ?黑色的:烏亮。烏云。 ⒊ ?無,沒有:化為烏有。 ⒋ ?文言疑問詞,哪,何:烏足道哉? ⒌ ?古同“嗚”,嗚乎。 ⒍ ?姓。 異體字 烏 漢英互譯 black、crow、dark 相關(guān)字詞 黑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crow, rook, raven; black, dark |
三 | sān | 一 | 3畫 | 基本字義 三 sān(ㄙㄢ) ⒈ ?數(shù)名,二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叁”代):三維空間。三部曲。三國(中國朝代名)。 ⒉ ?表示多次或多數(shù):三思而行。三緘其口。 異體字 叁 參 弎 漢英互譯 three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hree |
三足烏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三足烏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