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八羅漢
- 拼音shí bā luó hàn
- 注音ㄕˊ ㄅㄚ ㄌㄨㄛˊ ㄏㄢˋ
- 繁體十八羅漢
- 詞性名詞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十八羅漢[ shí bā luó hàn ]
⒈ ?佛教稱如來(lái)佛的十六弟子和降龍、伏虎兩羅漢為十八羅漢。
英the eighteen arhat;
引證解釋
⒈ ?佛教語(yǔ)。據(jù)《法住記》等記載,原為“十六羅漢”。 五代 以后,或加《法住記》作者 難提密多羅 和《十六羅漢因果識(shí)見頌》作者 摩拿羅多 而為“十八羅漢”。一說(shuō):誤將第一尊 賓度羅 分為兩人,加 難提密多羅 而為“十八羅漢”。尚有數(shù)說(shuō),率多附會(huì)傳訛。見《羅漢圖贊集》。 五代 張玄 等始畫十八羅漢象。此后佛寺中多供奉“十八羅漢”。參見“十六羅漢”。
引宋 蘇軾 《十八大阿羅漢頌》:“今於 海南 得此十八羅漢像,以授 子由 弟,使以時(shí)修敬?!?/span>
國(guó)語(yǔ)辭典
十八羅漢[ shí bā luó hàn ]
⒈ ?謂唐末宋初間在十六羅漢外附加慶友和賓頭盧二人,但賓頭盧即賓度盧跋羅惰阇的重復(fù)。另有一說(shuō)是加入降龍、伏虎二尊者。清高宗易為迦葉和軍徒缽嘆。西藏則于十六羅漢外加上達(dá)磨多羅和摩訶衍和尚。宋代之后,十八羅漢取代了十六羅漢風(fēng)行全中國(guó)。
十八羅漢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十 | shí | 十 | 2畫 | 基本字義 十 shí(ㄕˊ) ⒈ ?數(shù)名,九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拾”代)。 ⒉ ?表示多、久:十室九空。 ⒊ ?表示達(dá)到頂點(diǎn):十足。十成。 異體字 什 拾 漢英互譯 decade、ten、topmost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en, tenth; complete; perfect |
羅 | luó | 罒 | 8畫 | 基本字義 羅(羅) luó(ㄌㄨㄛˊ) ⒈ ?捕鳥的網(wǎng):羅網(wǎng)。 ⒉ ?張網(wǎng)捕捉:羅掘(用網(wǎng)捕麻雀,挖掘老鼠洞找糧食。喻用盡辦法籌措款項(xiàng))。門可羅雀(形容門庭冷落)。 ⒊ ?搜集,招致,包括:羅捕。羅致(招請(qǐng)人才)。網(wǎng)羅。包羅。羅織罪名(虛構(gòu)罪名,陷害無(wú)辜)。 ⒋ ?散布:羅列。 ⒌ ?過(guò)濾流質(zhì)或篩細(xì)粉末用的器具:絹羅。 ⒍ ?用羅篩東西:羅面。 ⒎ ?輕軟有稀孔的絲織品:羅綺。羅扇。 ⒏ ?量詞,用于商業(yè),一羅合十二打。 ⒐ ?同“腡 |
漢 | hàn | 氵 | 5畫 | 基本字義 漢(漢) hàn(ㄏㄢˋ) ⒈ ?天河:銀漢。云漢。氣沖霄漢。 ⒉ ?成年男人:漢子。老漢。 ⒊ ?中國(guó)人數(shù)最多的民族:漢族。漢人(①漢族人;②指漢代的人)。 ⒋ ?中國(guó)朝代名:漢代。漢隸(①漢代的隸書。②具有東漢碑刻風(fēng)格的隸書)。 異體字 漢 漢英互譯 Chinese、man 造字法 原為形聲 English Chinese people; Chinese language |
八 | bā | 八 | 2畫 | 基本字義 八 b?。è浓冢?⒈ ?數(shù)名,七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捌”代):八面玲瓏。八卦(《周易》中的八種基本圖形)。 異體字 捌 丷 漢英互譯 eight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eight; all around, all sides |
十八羅漢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十八羅漢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