識大體
- 拼音shí dà tǐ
- 注音ㄕˊ ㄉㄚˋ ㄊ一ˇ
- 繁體識大體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識大體[ shí dà tǐ ]
⒈ ?懂得事情的要領(lǐng)或有關(guān)大局的道理。
引證解釋
⒈ ?懂得事情的要領(lǐng)或有關(guān)大局的道理。
引南朝 梁 劉勰 《文心雕龍·奏啟》:“理既切至,辭亦通暢,可謂識大體矣。”
清 昭槤 《嘯亭續(xù)錄·善撲營》:“其后 文遠(yuǎn)皋寧 任金吾時,以其賤卒不宜近上前,因奏罷之,人稱其識大體云?!?br />聞一多 《演講錄·八年的回憶與感想》:“這年頭愈是年輕的,愈能識大體,博學(xué)多能的中年人反而只會挑剔小節(jié)?!?/span>
國語辭典
識大體[ shì dà tǐ ]
⒈ ?明白事理,能顧全大局。
例如:「他年紀(jì)雖輕,卻能識大體,不恣意妄為。」
識大體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體 | tǐ tī | 亻 | 7畫 | 基本字義 體(體) tǐ(ㄊ一ˇ) ⒈ ?人、動物的全身:身體。體重。體溫。體質(zhì)。體征(醫(yī)生在檢查病人時所發(fā)現(xiàn)的異常變化)。體能。體貌。體魄(體格和精力)。體育。體無完膚。 ⒉ ?身體的一部分:四體。五體投地。 ⒊ ?事物的本身或全部:物體。主體。群體。 ⒋ ?物質(zhì)存在的狀態(tài)或形狀:固體。液體。體積。 ⒌ ?文章或書法的樣式、風(fēng)格:體裁(文學(xué)作品的表現(xiàn)形式,可分為詩歌,散文,小說,戲劇等)。文體(文章的體裁,如“騷體”、 |
識 | shí zhì | 讠 | 7畫 | 基本字義 識(識) shí(ㄕˊ) ⒈ ?知道,認(rèn)得,能辨別:識辨。識破。識相( xiàng )。識途老馬。 ⒉ ?所知道的道理:知識。常識。 ⒊ ?辨別是非的能力:見識。遠(yuǎn)見卓識。 其他字義 識(識) zhì(ㄓˋ) ⒈ ?記?。翰┞剰娮R。 ⒉ ?標(biāo)志,記號。 異體字 識 造字法 形聲:從讠、聲 |
大 | dà dài tài | 大 | 3畫 | 基本字義 大 dà(ㄉㄚˋ) ⒈ ?指面積、體積、容量、數(shù)量、強度、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,與“小”相對:大廳。大政。大氣候。夜郎自大。大腹便便。 ⒉ ?指大小的對比: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。 ⒊ ?規(guī)模廣,程度深,性質(zhì)重要:大局。大眾。 ⒋ ?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淺或次數(shù)少:不大高興。 ⒌ ?年長,排行第一:老大。 ⒍ ?敬辭:大作。大名。大手筆。 ⒎ ?時間更遠(yuǎn):大前年。 ⒏ ?〔大夫〕古代官職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 |
識大體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識大體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