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七史
- 拼音shí qī shǐ
- 注音ㄕˊ ㄑ一 ㄕˇ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十七史[ shí qī shǐ ]
⒈ ?《舊唐書·經(jīng)籍志》乙部正史類有《史記》、《漢書》、《后漢書》、《三國志》、《晉書》、《宋書》、《南齊書》、《梁書》、《陳書》、《后魏書》、《北齊書》、《周書》、《隋書》,共十三史。
引證解釋
⒈ ?《舊唐書·經(jīng)籍志》乙部正史類有《史記》、《漢書》、《后漢書》、《三國志》、《晉書》、《宋書》、《南齊書》、《梁書》、《陳書》、《后魏書》、《北齊書》、《周書》、《隋書》,共十三史。 宋 人加《南史》、《北史》、《新唐書》、《新五代史》,遂有“十七史”之稱。參閱《宋史·藝文志二》、 清 王鳴盛 《十七史商榷》卷九九。
十七史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史 | shǐ | 口 | 5畫 | 基本字義 史 shǐ(ㄕˇ) ⒈ ?自然界和人類社會(huì)的發(fā)展過程,亦指記述、研究這些的文字和學(xué)科:歷史。通史。斷代史。近代史。世界史。文學(xué)史。史詩。史部(古代圖書分類的一大部類,包括各類歷史著作)。史壇。史評(píng)。史前(沒有書面記錄的遠(yuǎn)古)。史不絕書。 ⒉ ?古代掌管記載史事的官:太史。內(nèi)史。 ⒊ ?古代官職:刺史。御史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? 漢英互譯 history 造字法 會(huì)意 English history, chronicle, annals |
十 | shí | 十 | 2畫 | 基本字義 十 shí(ㄕˊ) ⒈ ?數(shù)名,九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拾”代)。 ⒉ ?表示多、久:十室九空。 ⒊ ?表示達(dá)到頂點(diǎn):十足。十成。 異體字 什 拾 漢英互譯 decade、ten、topmost 造字法 指事 English ten, tenth; complete; perfect |
七 | qī | 一 | 2畫 | 基本字義 七 qī(ㄑ一) ⒈ ?數(shù)名,六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柒”代)。 ⒉ ?文體名,或稱“七體”,為賦體的另一種形式。 ⒊ ?舊時(shí)人死后每隔七天一祭,共七次,稱“做七”。 異體字 柒 漢英互譯 seven 造字法 會(huì)意 English seven |
十七史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十七史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