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岳
- 拼音sì yuè
- 注音ㄙˋ ㄩㄝˋ
- 繁體四嶽
- 詞性暫無(wú)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(wú)組合信息
詞語(yǔ)解釋
四岳[ sì yuè ]
⒈ ?相傳為唐堯臣、羲和四子。分管四方的諸侯,所以叫四岳。漢孔安國(guó),宋孔平仲,明楊慎均以四岳為一人。
英si yue;
引證解釋
⒈ ?亦作“四岳”。
⒉ ?相傳為 共工 的后裔,因佐 禹 治水有功,賜姓 姜,封于 呂,并使為諸侯之長(zhǎng)。
引《國(guó)語(yǔ)。周語(yǔ)下》:“共 之從孫四岳佐之?!?br />韋昭 注:“言 共工 從孫為四岳之官,掌師諸侯,助 禹 治水也。”
《史記·齊太公世家》:“太公望 呂尚 者, 東海 上人。其先祖嘗為四岳,佐 禹 平水土,甚有功。 虞 夏 之際封於 呂,或封於 申,姓 姜氏?!?br />司馬貞 索隱引 譙周 曰:“炎帝 之裔, 伯夷 之后,掌四岳有功,封之於 呂,子孫從其封姓, 尚 有后也?!?br />一說(shuō):四岳為 堯 臣 羲、和 四子,分掌四方之諸侯。 《書(shū)·堯典》:“帝曰:‘咨,四岳。’”
孔 傳:“四岳,即上 羲、和 之四子,分掌四岳之諸侯,故稱焉。”
唐 杜甫 《寄裴施州》詩(shī):“堯 有四岳明至理, 漢 二千石真分憂?!?br />章炳麟 《官制索隱》:“《尚書(shū)》載 唐 虞 之世,與天子議大事者為四岳。”
⒊ ?泰山、華山、衡山、恒山 的總稱。見(jiàn)“四岳”。
引《左傳·昭公四年》:“四岳、三涂、陽(yáng)城、大室、荊山、中南,九州之險(xiǎn)也?!?br />杜預(yù) 注:“東岳 岱,西岳 華,南岳 衡,北岳 恒?!?br />《漢書(shū)·郊祀志上》:“嵩高 為中岳,而 四岳 各如其方。”
唐 高適 《同李太守北池泛舟宴高平鄭太守》詩(shī):“云從四岳去,水向百城流?!?/span>
國(guó)語(yǔ)辭典
四岳[ sì yuè ]
⒈ ?四方諸侯之長(zhǎng)。
引《書(shū)經(jīng)·堯典》:「帝曰:『咨!四岳,湯湯洪水方割,蕩蕩懷山襄陵。』」
⒉ ?四岳。參見(jiàn)「四岳」條。
四岳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(huà)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岳 | yuè | 山 | 8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岳 yuè(ㄩㄝˋ) ⒈ ?高大的山:五岳(中國(guó)五大名山,即東岳泰山,西岳華山,南岳衡山,北岳恒山,中岳嵩山)。 ⒉ ?稱妻的父母或妻的叔伯:岳丈。岳父。岳母。叔岳。 ⒊ ?姓。 異體字 嶽 漢英互譯 high mountains、wife's parents 造字法 會(huì)意:從丘、從山 English mountain peak; surname |
四 | sì | 囗 | 5畫(huà) | 基本字義 四 sì(ㄙˋ) ⒈ ?數(shù)名,三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(xiě)“肆”代):四方。四邊。四序(即“四季”)。四體(a.指人的四肢;b.指楷、草、隸、篆四種字體)。四庫(kù)(古籍經(jīng)、史、子、集四部的代稱。亦稱“四部”)。四君子(中國(guó)畫(huà)中對(duì)梅、蘭、竹、菊四種花卉題材的總稱)。 ⒉ ?中國(guó)古代樂(lè)譜的記音符號(hào),相當(dāng)于簡(jiǎn)譜中的低音“6”。 異體字 亖 肆 漢英互譯 four 造字法 會(huì)意 English four |
四岳的近義詞
- 暫無(wú)近義詞信息
四岳的反義詞
- 暫無(wú)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