誦說
- 拼音sòng shuō
- 注音ㄙㄨㄥˋ ㄕㄨㄛ
- 繁體誦說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誦說[ sòng shuō ]
⒈ ?傳述解說。
⒉ ?諷誦講說。
⒊ ?歌頌,稱道。
引證解釋
⒈ ?傳述解說。
引《荀子·致士》:“尊嚴而憚,可以為師;耆艾而信,可以為師;誦説而不陵不犯,可以為師。”
梁啟雄 釋:“伯兄曰:‘不陵不犯,即善守師説之意?!?,《修身》:‘師云而云,則是知若師?!褪沁@‘不陵不犯’的意思。”
《漢書·東方朔傳贊》:“﹝長老賢人﹞皆曰 朔 口諧倡辯,不能持論,喜為庸人誦説,故令后世多傳聞?wù)??!?/span>
⒉ ?諷誦講說。
引唐 嚴郢 《興善寺大廣智不空三藏和尚碑銘》:“后學(xué)升堂誦説,有法者非一,而沙門 惠朗,受次補之記,得傳燈之旨,繼明佛日,紹六為七,至矣哉!”
明 方孝孺 《送凌君入太學(xué)序》:“今之士不然,所習(xí)者未脫乎剽竊、誦説之間,而充焉以為足。”
⒊ ?歌頌,稱道。
引宋 王安石 《謝弟安國特賜及第表》:“竊以躬國論聽斷之煩,而察知孤遠之行,略門資貢舉之法,而拔取淹滯之才,山林之所誦説而難遭,閭巷之所驚嗟而罕見。”
國語辭典
誦說[ sòng shuō ]
⒈ ?誦經(jīng)并加以解說。
引《荀子·致仕》:「誦說而不陵不犯,可以為師。」
誦說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誦 | sòng | 讠 | 9畫 | 基本字義 誦(誦) sòng(ㄙㄨㄥˋ) ⒈ ?用有高低抑揚的腔調(diào)念:誦讀。背誦。誦詩。 ⒉ ?稱述,述說:“王之為都者,臣知五人焉,知其罪者,惟孔距心,為王誦之”。 ⒊ ?詩歌:作誦(作詩)。 ⒋ ?怨謗。 異體字 誦 漢英互譯 read aloud、recite 造字法 形聲:從讠、甬聲 English recite, chant, repeat |
說 | shuō shuì yuè | 讠 | 9畫 | 基本字義 說(説) shuō(ㄕㄨㄛ) ⒈ ?用話來表達意思:說話。說明。演說。解說。 ⒉ ?介紹:說合(a.從中介紹;b.商議;c.說和。“合”均讀輕聲)。說媒。 ⒊ ?言論,主張:學(xué)說。著書立說。 ⒋ ?責(zé)備:數(shù)說。 ⒌ ?文體的一種,如韓愈的《師說》。 其他字義 說(説) shuì(ㄕㄨㄟˋ) ⒈ ?用話勸說別人,使他聽從自己的意見:游說。 其他字義 說(説) yuè(ㄩㄝˋ) ⒈ ?古同“悅”。 異體字 說 説 漢英互譯 say、speak、talk、tell、exp |
誦說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誦說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