藤黃
- 拼音téng huáng
- 注音ㄊㄥˊ ㄏㄨㄤˊ
- 繁體藤黃
- 詞性形容詞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藤黃[ téng huáng ]
⒈ ?植物名。一名海藤。常綠小喬木。葉對(duì)生,橢圓形,花單性,實(shí)為漿果。產(chǎn)于印度、越南等地。樹皮滲出的黃色樹脂,有毒,經(jīng)煉制,可作繪畫用的黃色顏料,也稱“藤黃”。
引證解釋
⒈ ?植物名。一名海藤。常綠小喬木。葉對(duì)生,橢圓形,花單性,實(shí)為漿果。產(chǎn)于 印度、越南 等地。樹皮滲出的黃色樹脂,有毒,經(jīng)煉制,可作繪畫用的黃色顏料,也稱“藤黃”。
引明 李時(shí)珍 《本草綱目·草七·藤黃》:“今畫家所用藤黃,皆經(jīng)煎煉成者。”
《紅樓夢(mèng)》第四二回:“就是顏色只有赭石、廣花、藤黃、胭脂這四樣?!?/span>
國(guó)語辭典
藤黃[ téng huáng ]
⒈ ?藤指海藤樹,常綠喬木。高約三公尺。刺破樹皮時(shí),會(huì)有黃色樹脂流出,即為藤黃,有毒,可制作黃色顏料,供繪畫使用,亦可供作藥材。
藤黃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藤 | téng | 艸 | 18畫 | 基本字義 藤 téng(ㄊㄥˊ) ⒈ ?指“白藤”、“紫藤”:藤條。藤椅。藤床。 ⒉ ?〔藤黃〕a.常綠喬木,莖高達(dá)二十米,樹脂黃色,有毒;b.這種植物的樹脂,可作國(guó)畫顏料。 ⒊ ?泛指匍匐莖或攀援莖:藤本植物。瓜藤。葡萄藤。順藤摸瓜。 異體字 籐 ? 漢英互譯 bine、ratan、rattan、vine 造字法 形聲:從艸、滕聲 English rattan, cane; creeper plant |
黃 | huáng | 黃 | 11畫 | 基本字義 黃 huáng(ㄏㄨㄤˊ) ⒈ ?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顏色:黃色。黃昏。牛黃。黃澄澄。信口雌黃。 ⒉ ?特指中國(guó)黃河:黃災(zāi)。治黃。黃泛區(qū)。 ⒊ ?指“黃帝”(即“軒轅氏”,傳說中原始社會(huì)部落聯(lián)盟首領(lǐng)):黃老(黃帝和老子)。炎黃子孫。 ⒋ ?事情失敗或計(jì)劃不能實(shí)現(xiàn):事情黃了。 ⒌ ?姓。 異體字 黃 漢英互譯 primary colors 造字法 象形:像蝗蟲形 English yellow; surname |
藤黃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藤黃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