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聲詩
- 拼音wú shēng shī
- 注音ㄨˊ ㄕㄥ ㄕ
- 繁體無聲詩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無聲詩[ wú shēng shī ]
⒈ ?指畫。古人以畫雖不能吟哦,但有詩意,故稱為無聲詩。
引證解釋
⒈ ?指畫。古人以畫雖不能吟哦,但有詩意,故稱為無聲詩。據(jù)《四庫全書總目·藝術(shù)類存目》, 清 姜紹書 著有《無聲詩史》,錄 明 代及 清 初畫家小傳。
引宋 黃庭堅 《次韻子瞻子由題憩寂園》之一:“李侯 有句不肯吐,淡墨寫出無聲詩?!?br />蘇軾 《和文與可洋川園池·溪光亭》“溪光自古無人畫,憑仗新詩與寫成” 宋 施元之 注:“《古詩話》:詩人以畫為無聲詩,詩為有聲畫?!?br />《宣和畫譜·顧野王》:“畫,亦 野王 無聲詩也?!?/span>
國語辭典
無聲詩[ wú shēng shī ]
⒈ ?稱有詩意的圖畫。因畫無法吟誦,故以無聲詩為畫的雅稱。清姜紹書撰無聲詩史,所輯都為明代畫家。
引宋·黃庭堅〈次韻子瞻子由題憩寂圖〉詩二首之一:「李侯有句不肯吐,淡墨寫作無聲詩。」
無聲詩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無 | wú | 一 | 4畫 | 基本字義 無(無) wú(ㄨˊ) ⒈ ?沒有,與“有”相對;不:無辜。無償。無從(沒有門徑或找不到頭緒)。無度。無端(無緣無故)。無方(不得法,與“有方”相對)。無非(只,不過)。無動于衷。無所適從。 異體字 無 ? 漢英互譯 naught、nonexistence、nothing、nothing、without、zero 相關(guān)字詞 有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negative, no, not; KangXi radical 7 |
詩 | shī | 讠 | 8畫 | 基本字義 詩(詩) shī(ㄕ) ⒈ ?文學(xué)體裁的一種,通過有節(jié)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,抒發(fā)情感:詩歌。詩話(①評論詩人、詩歌、詩派以及記錄詩人議論、行事的著作;②古代說唱藝術(shù)的一種)。詩集。詩劇。詩篇。詩人。詩章。詩史。吟詩。 ⒉ ?中國古書名,《詩經(jīng)》的簡稱。 異體字 詩 漢英互譯 longs and shorts、poem、poesy、poetry、verse 造字法 形聲:從讠、寺聲 |
聲 | shēng | 士 | 7畫 | 基本字義 聲(聲) shēng(ㄕㄥ) ⒈ ?物體振動時所產(chǎn)生的能引起聽覺的波:聲音。聲帶。 ⒉ ?消息,音訊:聲息。不通聲氣。 ⒊ ?說出來讓人知道,揚言,宣稱:聲明。聲辯(公開辯白)。聲淚俱下。聲嘶力竭。 ⒋ ?名譽:名聲。 ⒌ ?音樂歌舞:聲伎(女樂,古代的歌姬舞女)。聲色。 異體字 磬 聲 漢英互譯 make a sound、reputation、sound、tone、voice 造字法 形聲:從耳、聲殳聲 English sound, voice, noise; tone; music |
無聲詩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無聲詩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