吳淞之戰(zhàn)
- 拼音wú sōng zhī zhàn
- 注音ㄨˊ ㄙㄨㄥ ㄓ ㄓㄢ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⒈ ?鴉片戰(zhàn)爭中戰(zhàn)斗之一。1842年6月英國艦隊進攻吳淞炮臺,江南提督陳化成率部奮起抗擊,擊傷敵艦多艘。后因兩江總督牛鑒潰逃,英軍登陸,陳化成腹背受敵,與所部官兵英勇戰(zhàn)死。吳淞炮臺失陷,英軍占據(jù)寶山、上海。
吳淞之戰(zhàn)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之 | zhī | 丶 | 3畫 | 基本字義 之 zhī(ㄓ) ⒈ ?助詞,表示領有、連屬關系:赤子之心。 ⒉ ?助詞,表示修飾關系:緩兵之計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 ⒊ ?用在主謂結構之間,使成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”。 ⒋ ?代詞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閑視之。 ⒌ ?代詞,這,那:“之二蟲,又何知”。 ⒍ ?虛用,無所指:久而久之。 ⒎ ?往,到:“吾欲之南?!?。 異體字 ? 漢英互譯 go、leave、of、somebody、something、this 造字法 原為會意:上像向前的腳,下 |
戰(zhàn) | zhàn | 戈 | 9畫 | 基本字義 戰(zhàn)(戰(zhàn)) zhàn(ㄓㄢˋ) ⒈ ?打仗:戰(zhàn)爭。戰(zhàn)機。戰(zhàn)績。戰(zhàn)略。戰(zhàn)術。戰(zhàn)國(我國歷史上的一個時代)。 ⒉ ?泛指爭斗,比高下:論戰(zhàn)。爭戰(zhàn)。 ⒊ ?發(fā)抖:戰(zhàn)抖。寒戰(zhàn)。膽戰(zhàn)心驚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戰(zhàn) 戦 漢英互譯 battle、fight、war 相關字詞 和 造字法 形聲:從戈、占聲 English war, fighting, battle |
吳 | wú | 口 | 7畫 | 基本字義 吳 wú(ㄨˊ) ⒈ ?中國周代諸侯國名,在今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,后擴展至淮河下游一帶:吳鉤(古代吳地出產的一種彎刀,后泛指鋒利的刀劍)。吳越同舟(喻過去的仇人由于當前利害一致而成為朋友)。 ⒉ ?中國東漢末年三國之一:吳下阿蒙(喻原先學識粗淺的人)。 ⒊ ?泛指中國江蘇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帶:吳語。吳牛喘月(喻見到類似事物就膽怯害怕起來)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吞 吳 呉 造字法 會意:從口、從矢 English name of |
淞 | sōng | 氵 | 11畫 | 基本字義 淞 sōng(ㄙㄨㄥ) ⒈ ?〔淞江〕水名,發(fā)源于中國太湖,東流至上海市與黃浦江合流入海;亦稱“吳淞江”、“蘇州河”。 造字法 形聲:從氵、松聲 English name of a river in Jiangsu |
吳淞之戰(zhàn)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吳淞之戰(zhàn)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