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濁惡世
- 拼音wǔ zhuó è shì
- 注音ㄨˇ ㄓㄨㄛˊ ㄜˋ ㄕˋ
- 繁體五濁惡世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五濁惡世[ wǔ zhuó è shì ]
⒈ ?佛教謂塵世中煩惱痛苦熾盛,充滿五種渾濁不凈,即劫濁、見濁、煩惱濁、眾生濁和命濁。
引證解釋
⒈ ?佛教謂塵世中煩惱痛苦熾盛,充滿五種渾濁不凈,即劫濁、見濁、煩惱濁、眾生濁和命濁。
引《阿彌陀經(jīng)》:“釋迦牟尼佛,能為甚難希有之事,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,劫濁、見濁、煩惱濁、眾生濁、命濁中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?!?br />亦省作“五濁”。 南朝 宋 謝靈運(yùn) 《廬山慧遠(yuǎn)法師誄》:“令聲續(xù)振,五濁暫隆。”
唐 獨(dú)孤及 《佛頂尊勝陀羅尼幢贊》:“茫茫五濁,客塵覆之。”
張昭漢 《甲寅春西湖小麥嶺》詩:“五濁安可居,高遯云之端。”
國語辭典
五濁惡世[ wǔ zhuó è shì ]
⒈ ?佛教謂充滿五種不清凈的煩惱世界。五濁指一、命濁,眾生多作惡業(yè),致壽命極短;二、煩惱濁,眾生充滿貪、瞋、癡的煩惱;三、劫濁,世代危厄,饑餓、疾病、戰(zhàn)爭(zhēng)不止。四、眾生濁,眾生缺乏善根,不信因果、不持戒;五、見濁,邪說橫行。
引《阿彌陀經(jīng)》:「我于五濁惡世行此難事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?!?/span>
五濁惡世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濁 | zhuó | 氵 | 9畫 | 基本字義 濁(濁) zhuó(ㄓㄨㄛˊ) ⒈ ?水不清,不干凈:渾濁。污濁。濁浪。濁流。 ⒉ ?混亂:濁世。 ⒊ ?聲音低沉粗重:濁聲濁氣。濁音。 異體字 濁 漢英互譯 chaotic、confused、corrupted、deep and thick、muddy、turbid 造字法 原為形聲:左形、右聲 English muddy, turbid, dirty, filthy |
五 | wǔ | 二 | 4畫 | 基本字義 五 wǔ(ㄨˇ) ⒈ ?數(shù)名,四加一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伍”代):五彩。五官。五谷。五金。五代(中國朝代名,后梁、后唐、后晉、后漢、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權(quán)的時(shí)期)。五帝(中國傳說中的五個(gè)帝王,通常指黃帝、顓頊、帝嚳、唐堯、虞舜)。五毒(指蝎、蛇、蜈蚣、壁虎、蟾蜍)。五行(指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。五嶺(指越城嶺,都龐嶺,萌渚嶺、騎田嶺、大庾嶺)。五岳(指東岳泰山、西岳華山、南岳衡山、北岳恒山和 |
世 | shì | 一 | 5畫 | 基本字義 世 shì(ㄕˋ) ⒈ ?一個(gè)時(shí)代,有時(shí)特指三十年:世代(a.很多年代;b.好幾輩子)。世紀(jì)(指一百年)。流芳百世。 ⒉ ?一輩一輩相傳的:世襲。世家(a.封建社會(huì)中門第高,世代做官的人家;b.《史記》中諸侯的傳記)。 ⒊ ?人間,以與天上相區(qū)別:世上。世俗(a.流俗;b.非宗教的)。世故(a.處事待人圓滑,“故”讀輕聲;b.處世經(jīng)驗(yàn))。世態(tài)炎涼。 ⒋ ?自然界和人類社會(huì)一切事物的總和;全地球、人間或宇宙;宇宙的一部分:世界。舉世 |
惡 | è wù ě wū | 心 | 10畫 | 基本字義 惡 è(ㄜˋ) ⒈ ?不好:惡感。惡果。惡劣。惡名。丑惡。 ⒉ ?兇狠:惡霸。惡棍。險(xiǎn)惡。兇惡。 ⒊ ?犯罪的事,極壞的行為:惡貫滿盈。 其他字義 惡 wù(ㄨˋ) ⒈ ?討厭,憎恨,與“好( hào )”相對(duì):可惡。厭惡。好( hào )惡。 其他字義 惡(噁) ě(ㄜˇ) ⒈ ?〔惡心〕要嘔吐的感覺;亦指對(duì)人和事的厭惡態(tài)度。 ⒉ ?(噁) 其他字義 惡 wū(ㄨ) ⒈ ?古同“烏”,疑問詞,哪,何。 ⒉ ?文言嘆詞,表示驚訝:惡,是何言也! 異體 |
五濁惡世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五濁惡世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