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國
- 拼音xià guó
- 注音ㄒ一ㄚˋ ㄍㄨㄛˊ
- 繁體下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下國[ xià guó ]
⒈ ?天下;下界。
⒉ ?諸侯國。
⒊ ?小國。對中原大國而言。
⒋ ?指京師以外的地方。
⒌ ?謙稱本國。
引證解釋
⒈ ?天下;下界。
引《詩·魯頌·閟宮》:“奄有下國,俾民稼穡?!?br />《史記·天官書》:“五星皆從而聚于一舍,其下國可以禮致天下。”
⒉ ?諸侯國。
引《書·泰誓中》:“惟天惠民,惟辟奉天,有 夏桀 弗克若天,流毒下國。”
《逸周書·祭公》:“烈祖 武王 度下國作陳周,維皇皇上帝度其心,寘之明德?!?br />孔晁 注:“下國,謂諸侯也?!?br />《文選·王延壽<魯靈光殿賦>》:“初 恭王 始都下國,好治宮室?!?br />李善 注:“以天子為上國,故諸侯為下國。”
唐 齊己 《村居寄懷》詩:“諸侯行教化,下國自耕桑。”
⒊ ?小國。對中原大國而言。
引漢 袮衡 《鸚鵡賦》:“背蠻夷之下國,侍君子之光儀?!?br />《魏書·奚斤傳》:“斤 等三十餘人議曰:‘ 河西王 牧犍,西垂下國,雖內(nèi)不純臣,而外修職貢,宜加寬宥,恕其微愆?!?br />唐 溫庭筠 《經(jīng)五丈原》詩:“下國臥龍空寤主,中原得鹿不由人?!?/span>
⒋ ?指京師以外的地方。
引唐 李賀 《勉愛行二首送小季之廬山》詩之二:“青軒樹轉(zhuǎn)月滿牀,下國饑兒夢中見?!?br />宋 王安石 《憶昨詩示諸外弟》:“屬聞降詔起羣彥,遂自下國趨王畿。”
⒌ ?謙稱本國。
引《國語·吳語》:“天若不知有罪,則何以使下國勝!”
《三國志·魏志·劉曄傳》:“上繚 宗民,數(shù)欺下國,忿之有年矣?!?br />清 王士禛 《池北偶談·琉球入學(xué)》:“康熙 二十三年,冊封 琉球 …… 中山王 尚貞 親詣館舍云:下國僻處彈丸,常慚鄙陋?!?/span>
國語辭典
下國[ xià guó ]
⒈ ?自稱本國的謙詞。
引《左傳·哀公十一年》:「天若不識不衷,何以使下國?!?/span>
⒉ ?小國。
引《文選·禰衡·鸚鵡賦》:「背蠻夷之下國,侍君子之光儀?!?br />唐·溫庭筠〈過五丈原〉詩:「下國臥龍空誤主,中原逐鹿不因人?!?/span>
⒊ ?諸侯國。
引《書經(jīng)·泰誓中》:「惟天惠民,惟辟奉天,有夏桀弗克若天,流毒下國。」
《文選·王延壽·魯靈光殿賦》:「初恭王始都下國,好治宮室?!?br />唐·李善·注:「以天子為上國,故諸侯為下國?!?/span>
⒋ ?天下。
引《詩經(jīng)·魯頌·閟宮》:「奄有下國,俾民稼穡?!?/span>
下國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下 | xià | 一 | 3畫 | 基本字義 下 xià(ㄒ一ㄚˋ) ⒈ ?位置在低處的,與“上”相對:下層。下款。 ⒉ ?等級低的:下級。下品。下乘(佛教用語,一般借指文學(xué)藝術(shù)的平庸境界或下品)。下里巴人(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學(xué)藝術(shù),常與“陽春白雪”對舉)。 ⒊ ?方面,方位:兩下都同意。 ⒋ ?次序或時間在后的:下卷。下次。下限。 ⒌ ?由高處往低處,降落:下山。下車。下馬。下達(dá)。 ⒍ ?使降落:下半旗。下棋。 ⒎ ?進(jìn)入:下海。 ⒏ ?投送:下書。 ⒐ ?到規(guī)定時間 |
國 | guó | 囗 | 8畫 | 基本字義 國(國) guó(ㄍㄨㄛˊ) ⒈ ?有土地、人民、主權(quán)的政體(古代指諸侯所受封的地域):國家。國土。國體(a.國家的性質(zhì);b.國家的體面)。國號。國度(指國家)。國策。國情。國法。國力。國防。國威。國寶(a.國家的寶物;b.喻對國家有特殊貢獻(xiàn)的人)。國格。國魂。國是(國家大計,如“共商國國”)。 ⒉ ?特指中國的:國產(chǎn)。國貨。國粹。國樂( yuè ㄩㄝˋ )。國藥。 ⒊ ?姓。 異體字 國 囯 囶 囻 圀 ? ? 漢英互譯 |
下國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下國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