賢良方正
- 拼音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
- 注音ㄒ一ㄢˊ ㄌ一ㄤˊ ㄈㄤ ㄓㄥˋ
- 繁體賢良方正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賢良方正[ 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 ]
⒈ ?漢代選官的科目之一。漢文帝二年下詔“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”,被選中后授予官職。賢良方正科目自此始。唐宋也設(shè)賢良方正科。
英virtuous and expostulate;
引證解釋
⒈ ?漢 代選拔統(tǒng)治人才的科目之一。始于 漢文帝。被舉者對政治得失應(yīng)直言極諫。如表現(xiàn)特別優(yōu)秀,則授予官職。 武帝 時復(fù)詔舉賢良或賢良文學(xué)。名稱時有不同,性質(zhì)無異。歷代往往視作非常設(shè)之制科。
引《史記·孝文本紀(jì)》:“及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者,以匡朕之不逮。”
《舊唐書·裴度傳》:“應(yīng)制舉賢良方正、能直言極諫科,對策高等,授 河陰縣 尉?!?br />明 歸有光 《三途并用議》:“國初用人,有徵聘,有經(jīng)明行修,有人材,有賢良方正,有才識兼人,有楷書,有童子諸科?!?br />清 薛福成 《應(yīng)詔陳言疏》:“誠法 圣祖、高宗 遺意,特舉制科,則非常之士,聞風(fēng)興起。其設(shè)科之名,或稱博學(xué)鴻詞,或稱賢良方正,或稱直言極諫,應(yīng)由部臣臨時請旨定奪?!?/span>
國語辭典
賢良方正[ xián liáng fāng zhèng ]
⒈ ?漢制郡國舉士的科目之一。選拔文墨才學(xué)之士,魏、晉、唐、宋皆沿之。
引《初刻拍案驚奇·卷二九》:「話說自漢以前,人才只是舉薦征辟,故有賢良方正茂才異等之名。」
《儒林外史·第一三回》:「到漢朝用賢良方正開科,所以公孫弘、董仲舒舉賢良方正,這便是漢人的舉業(yè)?!?/span>
賢良方正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正 | zhèng zhēng | 止 | 5畫 | 基本字義 正 zhèng(ㄓㄥˋ) ⒈ ?不偏斜,與“歪”相對:正午。正中( zhōng )。正襟危坐。 ⒉ ?合于法則的:正當(dāng)( dāng )。正派。正楷。正規(guī)。正大光明。正言厲色。撥亂反正。 ⒊ ?合于道理的:正道。正確。正義。正氣。 ⒋ ?恰好:正好。正中( zhōng )下懷。 ⒌ ?表示動作在進行中:他正在開會。 ⒍ ?兩者相對,好的、強的或主要的一方,與“反”相對,與“副”相對:正面。正本。 ⒎ ?純,不雜:正色。正宗。正統(tǒng)。純正。 ⒏ ?改去偏 |
賢 | xián | 貝 | 8畫 | 基本字義 賢(賢) xián(ㄒ一ㄢˊ) ⒈ ?有道德的,有才能的:賢明。賢德。賢能。賢良。賢惠。賢淑。賢哲。賢人。圣賢。禮賢下士。 ⒉ ?敬辭,多指行輩較低的:賢弟。賢侄。賢契(對弟子或朋友子侄輩的敬稱)。 異體字 賢 贒 ? 漢英互譯 a worthy person、virtuous、worthy 造字法 形聲:上形下聲 English virtuous, worthy, good; able |
良 | liáng | 艮 | 7畫 | 基本字義 良 liáng(ㄌ一ㄤˊ) ⒈ ?好:良好。善良。良辰美景。良知良能(中國古代唯心主義哲學(xué)家指人類不學(xué)而知的、不學(xué)而能的、先天具有的判斷是非與善惡的能力)。良莠不齊。 ⒉ ?很:良久。良多趣味。用心良苦。 ⒊ ?誠然,的確:“古人秉燭夜游,良有以也”?!耙詾槿嘉矣选薄?⒋ ?姓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fine、good、good people、very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good, virtuous, respectable |
方 | fāng | 方 | 4畫 | 基本字義 方 fāng(ㄈㄤ) ⒈ ?四個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邊形或六個面都是方形的立體;正方形.長方形 ⒉ ?數(shù)學(xué)上指某數(shù)自乘的積:方根。平方。開方。 ⒊ ?人的品行端正:方正。方直。 ⒋ ?一邊或一面:方向。方面。 ⒌ ?地區(qū),地域:地方。方志。方言。方物。方圓。方隅(邊疆)。方輿(指領(lǐng)域,亦指大地)。 ⒍ ?辦法,做法,技巧:方式。方法。教導(dǎo)有方。貽笑大方。 ⒎ ?種,類:變幻無方。儀態(tài)萬方。 ⒏ ?為治療某種疾病而組合起來的若 |
賢良方正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賢良方正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