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來
- 拼音xíng lái
- 注音ㄒ一ㄥˊ ㄌㄞˊ
- 繁體行來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行來[ xíng lái ]
⒈ ?往來;出入。語出《逸周書·大聚》:“市有五均,早莫如一,送行逆來,振乏救窮。”
⒉ ?走來。
引證解釋
⒈ ?往來;出入。
引語出《逸周書·大聚》:“市有五均,早莫如一,送行逆來,振乏救窮。”
《后漢書·方術(shù)傳下·計(jì)子勛》:“計(jì)子勛 者,不知何郡縣人,皆謂數(shù)百歲,行來於人間?!?br />《新唐書·裴度傳》:“度 視事,下令唯盜賊、鬭死抵法,餘一蠲除。行來不限晝夜,民始知有生之樂?!?br />《資治通鑒·晉成帝咸康六年》:“宇文 舉國賤之( 慕容翰 ),不復(fù)省録,以故得行來自遂,山川形便,皆默記之?!?br />胡三省 注:“行來,猶言往來也?!?/span>
⒉ ?走來。
引《兒女英雄傳》第十一回:“卻説 安公子 一行人,別了 十三妹 迤邐行來?!?/span>
國語辭典
行來[ xíng lái ]
⒈ ?往來。
引《后漢書·卷三一·陸康傳》:「令戶一人具弓弩以備不虞,不得行來?!?br />《晉書·卷一一三·苻堅(jiān)載記上》:「其渠帥歲終令朝獻(xiàn),出入行來為之制限?!?/span>
行來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來 | lái | 木 | 7畫 | 基本字義 來(來) lái(ㄌㄞˊ) ⒈ ?由另一方面到這一方面,與“往”、“去”相對(duì):來回。來往。過來。歸來。來鴻去燕(喻來回遷徙,不能在一地常住;亦喻書信來往)。 ⒉ ?從過去到現(xiàn)在:從來。向來。 ⒊ ?現(xiàn)在以后,未到的時(shí)間:來年。將來。來日方長(zhǎng)。 ⒋ ?用在數(shù)詞或數(shù)量詞后面,表示約略估計(jì):二百來頭豬。 ⒌ ?做某個(gè)動(dòng)作:胡來。 ⒍ ?用在動(dòng)詞前,表示要做某事:大家來動(dòng)腦筋。 ⒎ ?用在動(dòng)詞后,表示做過(一般均可用“來著”) |
行 | háng xíng | 行 | 6畫 | 基本字義 行 háng(ㄏㄤˊ) ⒈ ?行列:字里行間。羅列成行。 ⒉ ?兄弟姐妹的次弟;排行:我行二,你行幾? ⒊ ?步行的陣列。 ⒋ ?量詞。用于成行的東西:淚下兩行。 ⒌ ?某些營業(yè)所:銀行。花行。商行。 ⒍ ?行業(yè):同行。各行各業(yè)。 ⒎ ?用長(zhǎng)的針腳成行地連綴:行棉襖。行幾針。 其他字義 行 xíng(ㄒ一ㄥˊ) ⒈ ?走:行走。步行。旅行。行蹤。行百里者半九十。行云流水(喻自然不拘泥)。行遠(yuǎn)自邇。 ⒉ ?出外時(shí)用的:行裝。行篋。行李。 |
行來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行來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