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山餓夫
- 拼音xī shān è fū
- 注音ㄒ一 ㄕㄢ ㄜˋ ㄈㄨ
- 繁體西山餓夫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西山餓夫[ xī shān è fū ]
⒈ ?《史記·伯夷列傳》:“武王已平殷亂,天下宗周,而伯夷、叔齊恥之,義不食周粟……遂餓死于首陽山。”后因以“西山餓夫”為伯夷、叔齊的代稱。
引證解釋
⒈ ?亦省稱“西山夫”。
引《史記·伯夷列傳》:“武王 已平 殷 亂,天下宗 周,而 伯夷、叔齊 恥之,義不食 周 粟……遂餓死於 首陽山?!?br />漢 揚雄 《法言·淵騫》:“無 仲尼,則 西山 餓夫與東國之絀臣惡乎聞?!?br />《梁書·劉顯傳》:“友人 劉之遴 啟皇太子曰:‘ 之遴 嘗聞, 夷、叔、柳惠,不逢 仲尼 一言,則 西山 餓夫、東國黜士,名豈施於后世。’”
明 陶宗儀 《輟耕錄·發(fā)宋陵寢》:“當時舉天下無非之者,而 西山 餓夫獨非之?!?br />宋 蘇軾 《故周茂叔先生濂溪》詩:“先生本全德,廉退乃一隅。因拋 彭澤 米,偶似 西山 夫?!?/span>
國語辭典
西山餓夫[ xī shān è fū ]
⒈ ?商朝末年,孤竹君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,孤竹君死后,叔齊讓位給伯夷,伯夷不受,二人聞西伯昌善養(yǎng)老而逃至周。值武王伐商,二人恥之,義不食周粟,隱于首陽山,采薇而食,后餓死。見《史記·卷六一·伯夷傳》。后以西山餓夫代指伯夷、叔齊。
引《梁書·卷四〇·劉顯傳》:「之遴嘗聞,夷、叔、柳惠,不逢仲尼一言,則西山餓夫,東國黜士,名豈施于后世。」
唐·劉軻〈重與陸賓虞書〉:「不然,則東國絀臣,西山餓夫,微仲尼,何傷為展季、伯夷矣?!?/span>
西山餓夫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西 | xī | 覀 | 6畫 | 基本字義 西 xī(ㄒ一) ⒈ ?方向,太陽落下的一邊,與“東”相對:西面。西曬。西域。西方。西席(舊時對幕友或家塾教師的敬稱。古代主位在東,賓位在西。亦稱“西賓”)。西宮(借指妃嬪)。 ⒉ ?事物的樣式或方法屬于西方的(多指歐美各國):西學。西畫。西餐。西醫(yī)。 ⒊ ?姓。 異體字 棲 覀 ? 鹵 卥 漢英互譯 west、Western 相關字詞 中、東 造字法 象形 English west(ern); westward, occident |
山 | shān | 山 | 3畫 | 基本字義 山 shān(ㄕㄢ) ⒈ ?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:土山。山崖。山巒。山川。山路。山頭。山明水秀。山雨欲來風滿樓(喻沖突或戰(zhàn)爭爆發(fā)之前的緊張氣氛)。 ⒉ ?形狀像山的:山墻(人字形房屋兩側的墻壁。亦稱“房山”)。 ⒊ ?形容大聲:山響。山呼萬歲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hill、mountain、jebel 造字法 象形:像山峰綿延之形 English mountain, hill, peak |
夫 | fū fú | 大 | 4畫 | 基本字義 夫 fū(ㄈㄨ) ⒈ ?舊時稱成年男子:漁夫。農夫。萬夫不當之勇。 ⒉ ?舊時稱服勞役的人:夫役。拉夫。 ⒊ ?〔夫子〕a.舊時對學者的稱呼;b.舊時稱老師;c.舊時妻稱夫;d.稱讀古書而思想陳腐的人。 ⒋ ?與妻結成配偶者:丈夫。夫婦。 其他字義 夫 fú(ㄈㄨˊ) ⒈ ?文言發(fā)語詞:夫天地者。 ⒉ ?文言助詞:逝者如斯夫。 ⒊ ?文言指示代詞,相當于“這”或“那”:夫貓至。 異體字 伕 趺 漢英互譯 husband、sister-in-law、goodman 相 |
餓 | è | 饣 | 10畫 | 基本字義 餓(餓) è(ㄜˋ) ⒈ ?肚子空,想吃東西,與“飽”相對:我不餓,你吃吧!饑餓。餓殍(餓死的人)。 ⒉ ?使受餓:注意別餓壞了。 異體字 餓 漢英互譯 hungry、starve 相關字詞 饑、飽 造字法 形聲:從饣、我聲 English hungry; greedy for; hunger |
西山餓夫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西山餓夫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