須彌山
- 拼音xū mí shān
- 注音ㄒㄨ ㄇ一ˊ ㄕㄢ
- 繁體須彌山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須彌山[ xū mí shān ]
⒈ ?梵語sumeru的譯音。或譯為須彌樓、修迷盧、蘇迷盧等。有“妙高”、“妙光”、“安明”、“善積”諸義。原為古印度神話中的山名,后為佛教所采用,指一個小世界的中心。山頂為帝釋天所居,山腰為四天王所居。四周有七山八海、四大部洲。
⒉ ?指喜馬拉雅山??涤袨橛小锻殢浬皆骑w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國聞西藏又割地矣》詩。
引證解釋
⒈ ?梵語sumeru的譯音?;蜃g為 須彌樓、修迷盧、蘇迷盧 等。有“妙高”、“妙光”、“安明”、“善積”諸義。原為古 印度 神話中的山名,后為佛教所采用,指一個小世界的中心。山頂為 帝釋天 所居,山腰為四天王所居。四周有七山八海、四大部洲。
引《釋氏要覽·界趣》:“《長阿含》并《起世因本經(jīng)》等云:四洲地心,即 須彌山。此山有八山遶外,有大鐵圍山,周迴圍繞,并一日月晝夜回轉(zhuǎn)照四天下?!?br />唐 段成式 《酉陽雜俎·天咫》:“釋氏書言, 須彌山 南面有閻扶樹,月過,樹影入月中?!?br />《封神演義》第七三回:“非銅非鐵又非鋼,曾在 須彌山 下藏?!?br />清 昭槤 《嘯亭續(xù)錄·佛言須彌山》:“佛經(jīng)言 須彌山 高數(shù)萬由旬,日月繞山周行,為其峯影所蔽,遂分晝夜?!?br />亦省稱“須彌”。 宋 蘇軾 《觀湖》詩之一:“須彌 有頂?shù)痛谷眨?兜率 無根下戴鼇。”
清 姚鼐 《題<四更山吐月圖>》詩:“環(huán)海世界中 須彌,光明隱蔽行兩規(guī)?!?/span>
⒉ ?指 喜馬拉雅山??涤袨?有《望須彌山云飛因印度之亡感望故國聞西藏又割地矣》詩。
國語辭典
須彌山[ xū mí shān ]
⒈ ?山名。須彌,胡語音譯,意譯妙高。古印度宇宙觀中,此山位居世界中央。山由東面白銀,北面黃金,南面吠琉璃,西面頗胝迦四寶構(gòu)成。山高八萬四千由旬,山頂為帝釋天居所。周圍有七香海、七金山,第七金山外有鐵圍山所圍繞的咸海,咸海之外為四大部洲,是佛教繪畫中常見的題材。也譯作「修迷樓」、「須彌樓」、「蘇迷盧」。
須彌山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須 | xū | 頁 | 9畫 | 基本字義 須(須鬚) xū(ㄒㄨ) ⒈ ?必得,應(yīng)當(dāng):無須。莫須有。必須。務(wù)須。須要。 ⒉ ?等待,停留:須留(遲留,留待)。 ⒊ ?男人面上生的毛,胡子:須眉(男子的代稱)。須生(傳統(tǒng)戲劇角色名,即“老生”)。 ⒋ ?〔須臾〕片刻,一會兒。 ⒌ ?像胡須的東西:須根。觸須。 異體字 須 鬚 漢英互譯 beard、must、wait 造字法 會意:從頁、從彡 English must, have to, necessary |
山 | shān | 山 | 3畫 | 基本字義 山 shān(ㄕㄢ) ⒈ ?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:土山。山崖。山巒。山川。山路。山頭。山明水秀。山雨欲來風(fēng)滿樓(喻沖突或戰(zhàn)爭爆發(fā)之前的緊張氣氛)。 ⒉ ?形狀像山的:山墻(人字形房屋兩側(cè)的墻壁。亦稱“房山”)。 ⒊ ?形容大聲:山響。山呼萬歲。 ⒋ ?姓。 異體字 漢英互譯 hill、mountain、jebel 造字法 象形:像山峰綿延之形 English mountain, hill, peak |
彌 | mí mǐ | 弓 | 8畫 | 基本字義 彌(彌) mí(ㄇ一ˊ) ⒈ ?滿,遍:彌滿。彌月(a.整一個月;b.嬰兒滿月)。彌望(滿眼)。彌天(滿天,形容極大的)。 ⒉ ?補,合:彌補。彌縫。彌封。 ⒊ ?更加:彌堅。欲蓋彌彰。 ⒋ ?水滿的樣子:彌漫。 ⒌ ?久,遠(yuǎn):彌留(病久留不去,后稱病重將死)。彌亙(連綿不斷)。 ⒍ ?姓。 其他字義 彌(彌) mǐ(ㄇ一ˇ) ⒈ ?古同“弭”,平息,消滅。 異體字 彌 瀰 镾 ? 漢英互譯 cover、fill、full、more、overflowing 造字法 形聲: |
須彌山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須彌山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