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以貫之
- 拼音yī yǐ guàn zhī
- 注音一 一ˇ ㄍㄨㄢˋ ㄓ
- 繁體一以貫之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一以貫之[ yī yǐ guàn zhī ]
⒈ ?原指孔子的忠恕之道貫穿在一切事物中。后亦泛指一種思想或理論貫通始終。
引證解釋
⒈ ?原指 孔子 的忠恕之道貫穿在一切事物中。后亦泛指一種思想或理論貫通始終。參見“一貫”。
引《論語·里仁》:“吾道一以貫之。”
《漢書·王莽傳上》:“而公包其終始,一以貫之,可謂備矣?!?br />宋 韓淲 《澗泉日記》卷中:“萬物雖殊,而其情可類,所謂一以貫之者。”
明 李贄 《又答石陽太守》:“此數(shù)老之學所以能繼千圣之絶,而同歸於‘一以貫之’之旨也。”
朱自清 《經(jīng)典常談》十三:“到了《紅樓夢》,組織才更嚴密了;全書只是一個家庭的故事。雖然包羅萬有,而能‘一以貫之’。”
國語辭典
一以貫之[ yī yǐ guàn zhī ]
⒈ ?語出指用一種道理貫通于各類事物之中。
引《論語·里仁》:「吾道一以貫之。」
《三國志·卷一三·魏書·鐘繇傳》:「先帝圣德,固天所縱,墳典之業(yè),一以貫之?!?br />《五燈會元·卷一六·簽判劉經(jīng)臣居士》:「良哉孔子之言,默而識之,一以貫之。」
一以貫之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之 | zhī | 丶 | 3畫 | 基本字義 之 zhī(ㄓ) ⒈ ?助詞,表示領(lǐng)有、連屬關(guān)系:赤子之心。 ⒉ ?助詞,表示修飾關(guān)系:緩兵之計。不速之客。莫逆之交。 ⒊ ?用在主謂結(jié)構(gòu)之間,使成為句子成分:“大道之行也,天下為公”。 ⒋ ?代詞,代替人或事物:置之度外。等閑視之。 ⒌ ?代詞,這,那:“之二蟲,又何知”。 ⒍ ?虛用,無所指:久而久之。 ⒎ ?往,到:“吾欲之南?!?。 異體字 ? 漢英互譯 go、leave、of、somebody、something、this 造字法 原為會意:上像向前的腳,下 |
以 | yǐ | 人 | 4畫 | 基本字義 以 yǐ(一ˇ) ⒈ ?用,拿,把,將:以一當十。以苦為樂。以身作則。以鄰為壑。以訛傳訛。以往鑒來。 ⒉ ?依然,順,按照:以時啟閉。物以類聚。 ⒊ ?因為:以人廢言。勿以善小而不為。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。 ⒋ ?在,于(指時日):“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,年四十七”。 ⒌ ?目的在于:以待時機。以儆效尤。 ⒍ ?文言連詞,與“而”用法相同:夢寐以求。 ⒎ ?用在方位詞前,表明時間、方位、方向或數(shù)量的界限:以前。 |
一 | yī | 一 | 1畫 | 基本字義 一 yī(一) ⒈ ?數(shù)名,最小的正整數(shù)(在鈔票和單據(jù)上常用大寫“壹”代)。 ⒉ ?純;專:專一。一心一意。 ⒊ ?全;滿:一生。一地水。 ⒋ ?相同:一樣。顏色不一。 ⒌ ?另外的:蟋蟀一名促織。 ⒍ ?表示動作短暫,或是一次,或具試探性:算一算。試一試。 ⒎ ?乃;競:一至于此。 ⒏ ?部分聯(lián)成整體:統(tǒng)一。整齊劃一。 ⒐ ?或者:一勝一負。 ⒑ ?初次:一見如故。 ⒒ ?中國古代樂譜記音符號,相當于簡譜中的低音“7”。 異體字 |
貫 | guàn | 貝 | 8畫 | 基本字義 貫(貫) guàn(ㄍㄨㄢˋ) ⒈ ?古代穿錢的繩索(把方孔錢穿在繩子上,每一千個為一貫):“貫朽而不可校”。腰纏萬貫。 ⒉ ?穿,通,連:貫穿。貫串。貫通(a.連接,溝通;b.對學術(shù)等全部透徹地了解)。連貫。貫注。貫徹。貫珠(連珠成串,常用來形容聲音的圓潤動聽)。魚貫而入。 ⒊ ?古同“慣”,習慣。 ⒋ ?原籍,出生地:籍貫。 ⒌ ?姓。 異體字 貫 ? 漢英互譯 be linked together、birthplace、pass through 造字法 會意 English a str |
一以貫之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一以貫之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