則哲
- 拼音zé zhé
- 注音ㄗㄜˊ ㄓㄜˊ
- 繁體則哲
- 詞性暫無詞性信息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則哲[ zé zhé ]
⒈ ?《書·皋陶謨》:“知人則哲,能官人?!焙笠浴皠t哲”謂知人。
引證解釋
⒈ ?后以“則哲”謂知人。
引《書·皋陶謨》:“知人則哲,能官人。”
《后漢書·樂成靖王黨傳》:“朕無‘則哲’之明,致簡統(tǒng)失序,罔以尉承大姬,增懷永嘆?!?br />南朝 宋 謝莊 《求賢表》:“故 楚 書以善人為寶, 虞 曲以則哲為難?!?br />唐 顏真卿 《謝吏部侍郎表》:“伏揆虛薄,祗懼實深。??稚蠅m則哲之明,下負(fù)竊位之責(zé)?!?br />宋 王禹偁 《擬貶蕭瑀出家詔》:“朕失任賢之道,昩則哲之明?!?/span>
則哲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哲 | zhé | 口 | 10畫 | 基本字義 哲 zhé(ㄓㄜˊ) ⒈ ?有智慧:哲人。哲嗣(稱別人子孫的敬辭)。哲理(關(guān)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)。哲學(xué)(關(guān)于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概括)。 ⒉ ?聰明智慧的人:先哲。 異體字 啠 喆 嚞 埑 悊 漢英互譯 sagacious、sage、wise 造字法 形聲:從口、折聲 English wise, sagacious; wise man, sage |
則 | zé | 刂 | 6畫 | 基本字義 則(則) zé(ㄗㄜˊ) ⒈ ?模范:以身作則。 ⒉ ?規(guī)程,制度:規(guī)則。總則。原則。細(xì)則。 ⒊ ?效法:則先烈之言行。 ⒋ ?表示因果關(guān)系,就,便:聞過則喜。 ⒌ ?表示轉(zhuǎn)折,卻:今則不然。 ⒍ ?表示肯定判斷,乃,是:此則余之罪也。 ⒎ ?用在一、二、三……等數(shù)字后,列舉原因或理由:一則房子太小,二則參加的人數(shù)多。 ⒏ ?與“做”相近(中國宋、元、明代小說、戲劇里常用):則甚(做什么)。 ⒐ ?量詞,指成文的條數(shù):新聞兩 |
則哲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則哲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