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
- 拼音zhōng huá
- 注音ㄓㄨㄥ ㄏㄨㄚˊ
- 繁體中華
- 詞性名詞
- 組合暫無組合信息
詞語解釋
中華[ zhōng huá ]
⒈ ?古代華夏族多建都于黃河南北,以其在四方之中,因稱之為中華,是漢族最初興起的地方,后各朝疆土漸廣,凡所統(tǒng)轄,皆稱中華,后也借指中國。
例振興中華。
英China;
⒉ ?指中原。
⒊ ?古時(shí)對華夏族、漢族的稱謂。
引證解釋
⒈ ?古代華夏族多建都于 黃河 南北,以其在四方之中,因稱之為 中華。后各朝疆土漸廣,凡所統(tǒng)轄,皆稱中華,亦稱 中國。
引晉 桓溫 《請還都洛陽疏》:“自強(qiáng) 胡 陵暴,中華蕩覆,狼狽失據(jù)?!?br />《敦煌曲子詞·獻(xiàn)忠心》:“見中華好,與 舜 日同,垂衣理,菊花濃?!?br />梁啟超 《愛國歌》之一:“泱泱哉,我 中華,最大洲中最大國。”
⒉ ?指中原。
引宋 張淏 《云谷雜記·侍郎徐公帖》:“樅陽 張監(jiān)鎮(zhèn),其先中華人,自其祖寓 武義,邦憲 與之鄰居有年矣?!?br />明 何景明 《彭生行》:“王 嚴(yán) 楊 馬 各挺出,異才豈必生中華。”
⒊ ?古時(shí)對華夏族、漢族的稱謂。
引《北齊書·高昂傳》:“于時(shí), 鮮 卑 共輕中華朝士,唯憚服于 昂。”
明 黃溥 《閑中今古錄摘抄》:“且如胡 元 只任胡族為正官,中華人官佐二?!?/span>
國語辭典
中華[ zhōng huá ]
⒈ ?中華民國的簡稱。參見「中華民國」條。
⒉ ?古代漢族最初多建都于河南省及其附近區(qū)域,以其位居四方之中,文化美盛,故稱其 地為「中華」。后各朝疆土漸廣,凡所轄地,皆稱為「中華」。
引晉·桓溫〈請還都洛陽疏〉:「彊胡陵暴,中華蕩復(fù),狼狽失據(jù)。」
《北齊書·卷二一·高干傳》:「于時(shí),鮮卑共輕中華朝士,唯憚服于昂。」
中華的單字解釋
漢字 | 拼音 | 部首 | 筆畫 | 意思解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中 | zhōng zhòng | 丨 | 4畫 | 基本字義 中 zhōng(ㄓㄨㄥ) ⒈ ?和四方、上下或兩端距離同等的地位:中心。當(dāng)( dàng )中。中原。中華。 ⒉ ?在一定范圍內(nèi),里面:暗中。房中。中飽。 ⒊ ?性質(zhì)或等級在兩端之間的:中輟(中途停止進(jìn)行)。中等。中流砥柱。 ⒋ ?表示動(dòng)作正在進(jìn)行:在研究中。 ⒌ ?特指“中國”:中式。中文。 ⒍ ?適于,合于:中看。 其他字義 中 zhòng(ㄓㄨㄥˋ) ⒈ ?恰好合上:中選。中獎(jiǎng)。中意(會(huì)意,滿意)。 ⒉ ?受到,遭受:中毒。中計(jì)。 ⒊ ?科 |
華 | huá huà huā | 十 | 6畫 | 基本字義 華(華) huá(ㄏㄨㄚˊ) ⒈ ?美麗而有光彩的:華麗。華艷。華彩。華貴。華章。華表(亦稱“桓表”)。華蓋。 ⒉ ?精英:精華。含英咀(jǔ)華。 ⒊ ?開花:華而不實(shí)。春華秋實(shí)。 ⒋ ?繁盛:繁華。榮華富貴。 ⒌ ?奢侈:浮華。奢華。 ⒍ ?指中國或漢族:華夏。中華。華裔。華胄(a.華夏的后裔;b.貴族的后裔)。華工。 ⒎ ?敬辭,用于跟對方有關(guān)的事物:華翰(稱人書信)。華誕(稱人生日)。華居(稱人住宅)。 ⒏ ?頭發(fā)花 |
中華的近義詞
- 暫無近義詞信息
中華的反義詞
- 暫無反義詞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