譯文注釋
譯文
清冷的煙霧籠罩著衰敗的樹叢,今夜漂泊的船只行至秦淮河岸邊???。
幾處酒店夜火,驚起了水邊棲雁;風(fēng)帆下落,昏鴉紛紛驚叫著高飛躲避。
山上那搖落的樹干仿佛正在傾聽那挾帶著三百年金陵王氣的濤聲,消逝在遠(yuǎn)方的夜空。
那些曾經(jīng)在秦淮河身邊風(fēng)流一世的六代人物,如今都在哪里?想來應(yīng)在這清冷的月光中。
注釋
金陵:古邑名。今江蘇省南京市的別稱。戰(zhàn)國楚威王七年(公元前333年)滅越后在今南京市清涼山(石城山)設(shè)金陵邑。
輕澹:即輕淡。澹:一作“靄”,一作“雨”。衰叢:衰敗的樹叢。
秦淮:河名。流經(jīng)南京,是南京市名勝之一。相傳秦始皇南巡至龍藏浦,發(fā)現(xiàn)有王氣,于是鑿方山,斷長壟為瀆入于江,以泄王氣,故名秦淮。斷蓬:猶飛蓬,比喻漂泊無定。此指船。
雁:一作“鳥”。沽酒:賣酒。
王氣:舊指象征帝王運數(shù)的祥瑞之氣。
六代:指東吳、東晉以及南朝的宋、齊、梁、陳六個朝代,都在建康(即金陵)建都,因唐朝人許嵩在《建康實錄》一書記載了這六個朝代而得名。六:一作“數(shù)”。精靈:精靈之氣。指顯貴人物。
思量:考慮;忖度。
創(chuàng)作背景
金陵,是六朝帝王之都,這里曾演出過一幕幕歷史的悲喜劇,穿城流過的秦淮河是目睹這些歷史變遷的見證者。在一個秋色迷離的傍晚,十上不第、傳食諸侯、因人成事的詩人羅隱,泊舟秦淮,目擊眼前衰景,白云蒼狗的塵寰之感涌上心頭,他寫下這首吊古悲今的傷心之詩。

羅隱(833-909),字昭諫,新城(今浙江富陽市新登鎮(zhèn))人,唐代詩人。生于公元833年(太和七年),大中十三年(公元859年)底至京師,應(yīng)進(jìn)士試,歷七年不第。咸通八年(公元867年)乃自編其文為《讒書》,益為統(tǒng)治階級所憎惡,所以羅袞贈詩說:“讒書雖勝一名休”。后來又?jǐn)鄶嗬m(xù)續(xù)考了幾年,總共考了十多次,自稱“十二三年就試期”,最終還是鎩羽而歸,史稱“十上不第”。黃巢起義后,避亂隱居九華山,光啟三年(公元887年),55歲時歸鄉(xiāng)依吳越王錢镠,歷任錢塘令、司勛郎中、給事中等職。公元909年(五代后梁開平三年)去世,享年77歲。
詩詞推薦
-
豢鶴在囿,飛鶴在空??狰Q囿和本求類,云泥轉(zhuǎn)睇無由從。
毰毢躑躅若有恨,赤睛脩喙臨長風(fēng)。汝昔胡為觸羅網(wǎng),中宵警露揚清響。
老馬伏櫪千里心,汝豈有志瓊霄上。瓊霄之上白玉京,六翮安得如云輕。
衛(wèi)軒齷齪不足戀,鳳凰翔甸符休明。幸拋粒粟雞群去,自是仙標(biāo)信所征。
-
開奩破殼喜新黃,此物移來所未嘗。
一手正宜深把酒,二螯已是飽經(jīng)霜。
橫行足使班寅懼,乾死能令瘧鬼亡。
畢竟爬沙能底事,只應(yīng)大嚼慰枯腸。
-
天險東南限此江,支分暨水北為陽。
孤山不動嬰潮怒,容艇飛來說路長。
檻外煙云如出沒,坐中頃刻變炎涼。
裴回頓覺塵纓絆,一曲滄浪酬月光。
-
紫髯不見舊參軍,桓表旌門墨色新。云雨幾時同穴夢,冰霜百歲未亡身。
香奩有淚迷鸞影,錦瑟無聲落燕塵。萱草堂前今種柏,翰林留記寫精神。
-
月氣冥濛罩海棠,偶然沾醉繞回廊。似聞德祐編心史,頗訝希夷得睡方。
久閉亦嫌吾眼懶,獨居遂覺老懷長。此花只與春陰便,雨砌明朝有墜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