譯文注釋
譯文
繚綾繚綾,跟什么相似?既不似羅、綃,也不似紈、綺。
該是像那天臺山上,明月之前,流下了四十五尺的瀑布清泉。
織在上面的圖案美得令人叫絕,底上鋪了一層白煙,花兒攢成一叢白雪。
織它的是什么人?穿它的又是誰?越溪的貧女,宮中的艷姬。
去年太監(jiān)來宣布皇帝口授的詔令,從宮中取來式樣,命民間照式紡織。
織成飛在云上的一行行秋雁,染上江南一江春色。
寬幅裁作衫袖,長幅制成衣裙,用熨斗熨平縐折,用剪刀剪開花紋。
奇異的色彩和紋飾相互隱映,正面看,側(cè)面看,鮮艷的花色閃爍不定。
宮廷舞姬深受皇帝恩寵,賜她一套春衣,價值千金。
只要汗、粉沾污,她就不愿意再穿,在地上拖來踩去,毫無愛惜之心。
要知道繚綾織成費盡了心力,莫把它與尋常的繒帛相比。
煮繭抽絲痛煞了織女的雙手,扎扎千聲,繚綾還織不滿一尺。
宮廷里輕歌曼舞的艷姬,如果見到織造的艱辛,應(yīng)該也會愛惜。
注釋
繚綾:綾名。一種精致的絲織品。質(zhì)地細(xì)致,文彩華麗,產(chǎn)于越地,唐代作為貢品。
羅綃與紈綺:四種精細(xì)的絲織品。
天臺山:浙江的名山,主峰在今浙江天臺縣境內(nèi)。
文章:錯雜的色彩,這里指花紋圖案。
漢宮姬:借指唐代宮中的妃嬪。
敕:帝王的詔書、命令。
云外:指高空。
刀剪紋:用剪刀裁剪衣料。金斗:早期的熨斗就是斗樣,內(nèi)置紅炭,不需預(yù)熱,直接熨燙。所以熨斗也叫火斗,好聽一點兒的叫金斗,白居易什么都能入詩:廣裁衫袖長制裙,金斗熨波刀剪紋。“金斗熨波”也真詩意,比漢代熨斗的銘文“熨斗直衣”聽著韻味綿長。
轉(zhuǎn)側(cè)看花:從不同的角度看花。
昭陽舞人:漢成帝時的趙飛燕,善于歌舞,曾居昭陽殿。
曳:拉,牽引。
繒(zēng)、帛:都是指絲織品。
繰(sāo):同“繅”(sāo),把蠶繭浸在滾水里抽絲。
盈:足,滿。
昭陽殿:漢代宮殿名,這里指皇宮。
創(chuàng)作背景
白居易繼承并發(fā)展了《詩經(jīng)》以來的現(xiàn)實主義傳統(tǒng),積極倡導(dǎo)新樂府運動,創(chuàng)作了《新樂府》五十首,《繚綾》是其中的第三十一篇。主題是“念女工之勞”。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樂天,號香山居士,又號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鄭。是唐代偉大的現(xiàn)實主義詩人,唐代三大詩人之一。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(dǎo)新樂府運動,世稱“元白”,與劉禹錫并稱“劉白”。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,形式多樣,語言平易通俗,有“詩魔”和“詩王”之稱。官至翰林學(xué)士、左贊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陽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長慶集》傳世,代表詩作有《長恨歌》、《賣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
詩詞推薦
-
豢鶴在囿,飛鶴在空??狰Q囿和本求類,云泥轉(zhuǎn)睇無由從。
毰毢躑躅若有恨,赤睛脩喙臨長風(fēng)。汝昔胡為觸羅網(wǎng),中宵警露揚清響。
老馬伏櫪千里心,汝豈有志瓊霄上。瓊霄之上白玉京,六翮安得如云輕。
衛(wèi)軒齷齪不足戀,鳳凰翔甸符休明。幸拋粒粟雞群去,自是仙標(biāo)信所征。
-
紫髯不見舊參軍,桓表旌門墨色新。云雨幾時同穴夢,冰霜百歲未亡身。
香奩有淚迷鸞影,錦瑟無聲落燕塵。萱草堂前今種柏,翰林留記寫精神。
-
開奩破殼喜新黃,此物移來所未嘗。
一手正宜深把酒,二螯已是飽經(jīng)霜。
橫行足使班寅懼,乾死能令瘧鬼亡。
畢竟爬沙能底事,只應(yīng)大嚼慰枯腸。
-
天險東南限此江,支分暨水北為陽。
孤山不動嬰潮怒,容艇飛來說路長。
檻外煙云如出沒,坐中頃刻變炎涼。
裴回頓覺塵纓絆,一曲滄浪酬月光。
-
月氣冥濛罩海棠,偶然沾醉繞回廊。似聞德祐編心史,頗訝希夷得睡方。
久閉亦嫌吾眼懶,獨居遂覺老懷長。此花只與春陰便,雨砌明朝有墜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