譯文注釋
譯文
柳樹已是長條如帶,榆莢也結(jié)實如古錢 。清明、寒食兩節(jié)已過。天晴了,滿園游玩的仕女,滿城笙歌。陽光照耀,滿樹紅花紅得艷麗;雨后遠(yuǎn)山,座座青翠欲滴。向江南問訊:誰會來這烏衣園探尋?是我這個江南的客人。
烏衣巷的模樣還似往昔??蔀跻孪镏械耐陆袢找央y尋覓。只有春來秋去的燕子年年來此地,看到的也不過是蒼茫暮色中殘陽漸墜西。我來這里游賞本想除去為官經(jīng)歷上的煩意,眼前所見,倒為古今滄桑生出無數(shù)悲切和憂郁。且端著酒杯讓我隨意暢飲,莫虛度了這天氣晴朗和花紅柳綠的光陰 。
注釋
滿江紅:詞牌名,又名《上江虹》、《念良游》、《傷春曲》。雙調(diào),九十三字,前片八句四平韻,后片十句五平韻。
金陵烏衣園:南京秦淮河岸烏衣巷東面,原為東晉王、謝等貴族住宅遺址,南宋時已成為人們游樂場所。
柳帶榆(yú)錢。指柳條飄拂,榆莢成串。
清明寒食:“清明”是一年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一“氣”?!昂场笔橇蠲?,在清明節(jié)前一兩日,以禁火做飯,故名。
羅綺(qǐ):此以衣代人,指游女。
江南客:自指并兼指其兄
烏衣事:指東晉王導(dǎo)和謝安住在這里,衣冠來往、車馬喧鬧的歷史事跡。
塵土債:指自己仕宦的官務(wù)。這兩句是說,本來想借游園以擺脫繁雜的官場事務(wù),誰知來到園中卻勾引起人世滄桑的無限悲涼。
隨分:猶云隨便。
創(chuàng)作背景
這首詞作于宋理宗端平元年(1234)寒食、清明兩節(jié)期間,當(dāng)時作者在建康(今江蘇南京)任淮西財賦總領(lǐng),與其兄吳淵同游烏衣園,遂有此作。

吳潛(1195—1262) 字毅夫,號履齋,宣州寧國(今屬安徽)人。寧宗嘉定十年(1217)舉進(jìn)士第一,授承事郎,遷江東安撫留守。理宗淳祐十一年(1251)為參知政事,拜右丞相兼樞密使,封崇國公。次年罷相,開慶元年(1259)元兵南侵攻鄂州,被任為左丞相,封慶國公,后改許國公。被賈似道等人排擠,罷相,謫建昌軍,徙潮州、循州。與姜夔、吳文英等交往,但詞風(fēng)卻更近于辛棄疾。其詞多抒發(fā)濟(jì)時憂國的抱負(fù)與報國無門的悲憤。格調(diào)沉郁,感慨特深。著有《履齋遺集》,詞集有《履齋詩余》。
詩詞推薦
-
豢鶴在囿,飛鶴在空??狰Q囿和本求類,云泥轉(zhuǎn)睇無由從。
毰毢躑躅若有恨,赤睛脩喙臨長風(fēng)。汝昔胡為觸羅網(wǎng),中宵警露揚清響。
老馬伏櫪千里心,汝豈有志瓊霄上。瓊霄之上白玉京,六翮安得如云輕。
衛(wèi)軒齷齪不足戀,鳳凰翔甸符休明。幸拋粒粟雞群去,自是仙標(biāo)信所征。
-
開奩破殼喜新黃,此物移來所未嘗。
一手正宜深把酒,二螯已是飽經(jīng)霜。
橫行足使班寅懼,乾死能令瘧鬼亡。
畢竟爬沙能底事,只應(yīng)大嚼慰枯腸。
-
天險東南限此江,支分暨水北為陽。
孤山不動嬰潮怒,容艇飛來說路長。
檻外煙云如出沒,坐中頃刻變炎涼。
裴回頓覺塵纓絆,一曲滄浪酬月光。
-
月氣冥濛罩海棠,偶然沾醉繞回廊。似聞德祐編心史,頗訝希夷得睡方。
久閉亦嫌吾眼懶,獨居遂覺老懷長。此花只與春陰便,雨砌明朝有墜芳。
-
紫髯不見舊參軍,桓表旌門墨色新。云雨幾時同穴夢,冰霜百歲未亡身。
香奩有淚迷鸞影,錦瑟無聲落燕塵。萱草堂前今種柏,翰林留記寫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