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重山·端午
碧艾香蒲處處忙。誰家兒共女,慶端陽。細纏五色臂絲長??浙皭潱l復(fù)吊沅湘。
譯文注釋
譯文
到處采擷艾蒿、蒲草繁忙,誰家的青年男女,準(zhǔn)備過端午節(jié)?五色絲帶纏繞著手臂唱歌跳舞。我內(nèi)心惆悵,還有誰在端午節(jié)追悼屈原?
過去的事不要評論衡量,屈原忠義氣節(jié),可與日月相比。讀完了《離騷》總能感到悲傷。沒有人理解我的心情,只有在樹蔭底下乘涼。
注釋
小重山:詞牌名。又名“小重山令”?!督饖Y集》入“雙調(diào)”。唐人例用以寫“宮怨”,故其調(diào)悲。五十八字,前后片各四平韻。
端午:農(nóng)歷五月初五,又稱端陽節(jié)、午日節(jié)等,中國傳統(tǒng)的民間節(jié)日。亦以紀(jì)念相傳于是自沉汨羅江的古代愛國詩人屈原,有裹粽子及賽龍舟等風(fēng)俗。
碧艾:綠色的艾草。香蒲(pú):多年生草本植物。俗稱蒲草。生長在水邊或池沼內(nèi)。葉狹長,夏季開花,雌雄花穗緊密排列在同一穗軸上,形如蠟燭,有絨毛,可做枕頭心;葉片可編織席子、蒲包、扇子。花粉稱蒲黃,用為止血藥。舊時端午節(jié)有在門口掛菖蒲、艾葉、蒿草、白芷等植物的習(xí)俗。明陳汝元《金蓮記·就逮》:“角黍包金,香蒲切玉,是處龍舟飛競?!?/p>
端陽:端陽節(jié),端午節(jié)的別稱。明馮應(yīng)京《月令廣義·歲令一·禮節(jié)》:“五月初一至初五日名女兒節(jié),初三日扇市,初五日端陽節(jié),十三日龍節(jié)。”
五色臂絲:荊楚風(fēng)俗,端午節(jié)以紅、黃、藍、白、黑五彩絲系臂,相傳這五彩絲線代表著東、西、南、北、中五方神力,可以抵御邪祟災(zāi)瘟,人們稱之為“長命線”。一說這五彩象征著五色龍,可以降服鬼怪。
惆悵:因失意或失望而傷感、懊惱。《楚辭·九辯》:“廓落兮,羈旅而無友生;惆悵兮,而私自憐。”
吊:憑吊,悼念。沅(yuán)湘:二水名,沅水和湘水的并稱。沅水發(fā)源于貴州,湘水發(fā)源于廣西,都經(jīng)過湖南省注入洞庭湖。戰(zhàn)國楚詩人屈原遭放逐后,曾長期流浪沅湘間。湘水支流中有汨羅江,為屈原自沉之處?!冻o·離騷》:“濟沅湘以南征兮,就重華而陳詞?!边@里指代屈原。
往事:過去的事情?!盾髯印こ上唷罚骸坝^往事,以自戒,治亂是非亦可識。”此指屈原投江自盡之事。論量(liáng):評論,計較。唐吳兢《貞觀政要·論任賢》:“至于論量人物,直道而言。”
千年:極言時間久遠。晉陶淵明《挽歌詩》:“幽室一已閉,千年不復(fù)朝?!敝伊x:忠貞義烈?!逗鬂h書·桓典傳》:“ 獻帝即位,三公奏典前與何進 謀誅閹官,功雖不遂,忠義炳著?!贝酥盖闹邑懥x氣。
日星光:屈原《九章·涉江》:“與天地兮比壽,與日月兮同光?!边@句是說屈原的忠義氣節(jié)永不泯滅,就像太陽和星星的光輝一樣。
離騷:指屈原的長篇政治抒情詩《離騷》。此詩抒發(fā)了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的斗爭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。
解:懂得,明白。無人解:此句寫出作者感嘆不被世俗所理解的心情。
午陰:中午的陰涼處。常指樹蔭下。宋蘇舜欽《寄題趙叔平嘉樹亭》詩:“午陰閑淡茶煙外,曉韻蕭疏睡雨中?!?/p>
創(chuàng)作背景
《小重山·端午》是元曲作家、詩人、詞人舒頔的作品,作于明朝建立(1368年)之后的一個端午節(jié)。舒頔生平處于元明之際,《新元史》稱他“遭逢亂世”,“嘗避寇巖谷,被執(zhí),頔正色叱賊(指朱元璋等起義軍),賊感而釋之”。他忠于元朝,入明不仕。

舒頔(dí)(一三○四~一三七七),字道原,績溪,(今屬安徽?。┤恕I瞄L隸書,博學(xué)廣聞。曾任臺州學(xué)正,后時艱不仕,隱居山中。入朝屢召不出,洪武十年(一三七七)終老于家。歸隱時曾結(jié)廬為讀書舍,其書齋取名“貞素齋”。著有《貞素齋集》、《北莊遺稿》等?!缎略贰酚袀?。
詩詞推薦
-
豢鶴在囿,飛鶴在空??狰Q囿和本求類,云泥轉(zhuǎn)睇無由從。
毰毢躑躅若有恨,赤睛脩喙臨長風(fēng)。汝昔胡為觸羅網(wǎng),中宵警露揚清響。
老馬伏櫪千里心,汝豈有志瓊霄上。瓊霄之上白玉京,六翮安得如云輕。
衛(wèi)軒齷齪不足戀,鳳凰翔甸符休明。幸拋粒粟雞群去,自是仙標(biāo)信所征。
-
天險東南限此江,支分暨水北為陽。
孤山不動嬰潮怒,容艇飛來說路長。
檻外煙云如出沒,坐中頃刻變炎涼。
裴回頓覺塵纓絆,一曲滄浪酬月光。
-
月氣冥濛罩海棠,偶然沾醉繞回廊。似聞德祐編心史,頗訝希夷得睡方。
久閉亦嫌吾眼懶,獨居遂覺老懷長。此花只與春陰便,雨砌明朝有墜芳。
-
開奩破殼喜新黃,此物移來所未嘗。
一手正宜深把酒,二螯已是飽經(jīng)霜。
橫行足使班寅懼,乾死能令瘧鬼亡。
畢竟爬沙能底事,只應(yīng)大嚼慰枯腸。
-
紫髯不見舊參軍,桓表旌門墨色新。云雨幾時同穴夢,冰霜百歲未亡身。
香奩有淚迷鸞影,錦瑟無聲落燕塵。萱草堂前今種柏,翰林留記寫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