譯文注釋
譯文
夜深了,還未入睡,我剔去燈花,周圍明亮了些許。然而,這孤凄的氛圍卻沒有變得暖熱稍許。這離鄉(xiāng)千里的邊地深夜何其漫長,,無聲無息。不愿如祖逖那般聞雞起舞,雞鳴卻依舊聲聲催人。默默已覺青綾上盡是淚痕。
天的盡頭,似乎天水相接,晨霧朦朧。西南天邊的一角漸漸露出魚肚白色。想要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中,再次泛舟在浣花溪上。然而鄉(xiāng)夢幽遠,只任東風吹去遠。
注釋
生查子(shēngzhāzǐ):原唐教坊曲,后用為詞調。
短焰:指蠟燭的火焰已短。
剔(tī)殘花:把殘存的燈花剪去,使燭光明亮。
邊聲:邊地特有的聲音,如馬嘶、風吼、戍角聲、戰(zhàn)鼓聲等等。
“倦舞”句:意謂在倦于起舞的時候卻偏偏聽到雞鳴聲。此處反用祖逖“聞雞起舞”的典故。
青綾:青色的絲織品,此指青綾被。
冥蒙:幽暗不明。江淹《雜體詩·效顏延之侍宴》:“青林結冥蒙,丹嶸被蔥蒨?!?/p>
浣花溪:在成都市西郊,為錦江支流,杜甫曾于溪旁筑草堂而居。此借指自己的家。
創(chuàng)作背景
該篇作于詞人旅居塞外之時,描寫了塞外的清冷景象以及詞人在半夢半醒之際的倦怠感受,其時恰逢三藩之亂,詞人想要去為國效力,但無踴躍之心。

納蘭性德(1655-1685),滿洲人,字容若,號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詞人之一。其詩詞“納蘭詞”在清代以至整個中國詞壇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,在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采奪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滿漢融合時期,其貴族家庭興衰具有關聯(lián)于王朝國事的典型性。雖侍從帝王,卻向往經(jīng)歷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環(huán)境背景,加之個人的超逸才華,使其詩詞創(chuàng)作呈現(xiàn)出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藝術風格。流傳至今的《木蘭花令·擬古決絕詞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見,何事秋風悲畫扇?等閑變卻故人心,卻道故人心易變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眾多代表作之一。
詩詞推薦
-
開奩破殼喜新黃,此物移來所未嘗。
一手正宜深把酒,二螯已是飽經(jīng)霜。
橫行足使班寅懼,乾死能令瘧鬼亡。
畢竟爬沙能底事,只應大嚼慰枯腸。
-
豢鶴在囿,飛鶴在空。空鳴囿和本求類,云泥轉睇無由從。
毰毢躑躅若有恨,赤睛脩喙臨長風。汝昔胡為觸羅網(wǎng),中宵警露揚清響。
老馬伏櫪千里心,汝豈有志瓊霄上。瓊霄之上白玉京,六翮安得如云輕。
衛(wèi)軒齷齪不足戀,鳳凰翔甸符休明。幸拋粒粟雞群去,自是仙標信所征。
-
天險東南限此江,支分暨水北為陽。
孤山不動嬰潮怒,容艇飛來說路長。
檻外煙云如出沒,坐中頃刻變炎涼。
裴回頓覺塵纓絆,一曲滄浪酬月光。
-
月氣冥濛罩海棠,偶然沾醉繞回廊。似聞德祐編心史,頗訝希夷得睡方。
久閉亦嫌吾眼懶,獨居遂覺老懷長。此花只與春陰便,雨砌明朝有墜芳。
-
紫髯不見舊參軍,桓表旌門墨色新。云雨幾時同穴夢,冰霜百歲未亡身。
香奩有淚迷鸞影,錦瑟無聲落燕塵。萱草堂前今種柏,翰林留記寫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