譯文注釋
譯文
自從離開京城長安,我的心就憂郁寂寞。
十年間困守章句,可萬事空自寥落。
北行登上了薊門,見到那茫茫的沙漠。
倚著劍面對著戰(zhàn)爭風塵,令人慨然懷想漢代名將衛(wèi)與霍。
我拂衣離開燕趙,趕著馬可悵然不樂。
大白天走在滄洲路上,傍晚時趕到邯鄲城郭。
酒店里有時留下蹤影,漁潭邊常常棲身落腳。
一個人趕路備嘗艱險,看盡了世上的善惡。
拯救窮民是我的夙愿,哪怕會殺身鼎鑊。
皇帝的心愿在保存古風淳樸,時下的習尚卻又何等輕浮澆薄。
治國之道要靠任用賢才,安定民心必須關心民瘼。
二位老友都堪稱奇才,超逸不凡又直言不阿。
身懷經(jīng)世濟民的謀略,寫下了繼承建安風骨的詩作。
才華聲望早已著稱,風節(jié)信誼一貫重言諾。
可你們各自操勞于州縣,相隔千里阻隔了談笑戲謔。
我向東神馳遠望那貝丘,向西回顧盡頭是虢略。
淇水空自流過,浮云也不能寄信請托。
我的才略倘能被賞識任用,登天之路就不會茫無著落。
不然再買下幾畝山田,親自挖井耕作。
姑且自比那鷦鷯,哪能有志于鴻鵠。
注釋
1.薛三據(jù):河中寶鼎(今山西省萬榮縣西南寶鼎鎮(zhèn))人,盛唐詩人。
2.章句:本指章節(jié)句讀,詩中指為仕進而讀書。
3.風塵:邊地多風沙,此處兼指戰(zhàn)伐之氣。
4.衛(wèi):指漢武帝時名將衛(wèi)青,曾先后四次出擊匈奴,獲大勝。
5.霍:指漢代名將霍去病。
6.拂(fú)衣:古人要起行,必先拂其衣,后常用來指灑脫離去。
7.燕趙:皆用古稱,指戰(zhàn)國時燕國(今河北北部和北京市)、趙國(今河北省南部、山西省東部、河南省北部)一帶。
8.滄(cāng)洲:水曲之地,后世常以指隱者居住的地方。
9.芻(chú)蕘(ráo):打草砍柴的人,詩中指貧民百姓。芻:割草。蕘:柴草。
10.干(gān):犯。
11.鼎(dǐng)鑊(huò):詩中指烹煮酷刑。
12.理道:即治道,“治”字避唐高宗李治諱而改為“理”。
13.安人:即安民?!懊瘛弊直芴铺诶钍烂裰M而改為“人”。
14.求瘼(mò):訪求民間疾苦。
15.故交:指薛據(jù)及郭微。
16.靈奇:不同凡俗的才氣。
17.謇(jiǎn)諤(è):正直。
18.經(jīng)濟具:經(jīng)世濟民之材。
19.建安作:具有建安風格的詩文。
20.鳴:突出地表現(xiàn)出來。
21.風期:指風節(jié)。
22.勞州縣:操勞于州縣的吏務。
23.迢(tiáo)遞(dì):路途遙遠。
24.限:阻隔。
25.貝丘:古地名,同名者有三處,詩中指春秋齊國之貝丘,在今山東省博興縣南貝丘鄉(xiāng)。
26.虢(guó)略:地名,因春秋虢國境界而得稱。今河南省靈寶縣城舊稱虢略鎮(zhèn),即其地。貝丘、虢略,當為薜、郭所在之地。
27.天路:原指登天之路,詩中比喻指顯達、實現(xiàn)抱負之路。
28.耕鑿(záo):指隱居不仕。
29.鷦(jiāo)鷂(liáo):一種善于筑巢的小鳥。
30.鴻(hóng)鶴(hè):即鴻鵠,比喻有大志向的人。
創(chuàng)作背景
這是高適早年的一篇重要作品,約作于公元734年(開元二十二年)春由薊北南返宋中途中的淇水之濱。時年詩人三十五歲。詩中借與薛據(jù)和郭微的酬唱之機,敘述和披露了自己大半生的坎坷遭遇。

高適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,世稱“高常侍”。 作品收錄于《高常侍集》。高適與岑參并稱“高岑”,其詩作筆力雄健,氣勢奔放,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(fā)進取、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。
詩詞推薦
-
天險東南限此江,支分暨水北為陽。
孤山不動嬰潮怒,容艇飛來說路長。
檻外煙云如出沒,坐中頃刻變炎涼。
裴回頓覺塵纓絆,一曲滄浪酬月光。
-
月氣冥濛罩海棠,偶然沾醉繞回廊。似聞德祐編心史,頗訝希夷得睡方。
久閉亦嫌吾眼懶,獨居遂覺老懷長。此花只與春陰便,雨砌明朝有墜芳。
-
開奩破殼喜新黃,此物移來所未嘗。
一手正宜深把酒,二螯已是飽經(jīng)霜。
橫行足使班寅懼,乾死能令瘧鬼亡。
畢竟爬沙能底事,只應大嚼慰枯腸。
-
紫髯不見舊參軍,桓表旌門墨色新。云雨幾時同穴夢,冰霜百歲未亡身。
香奩有淚迷鸞影,錦瑟無聲落燕塵。萱草堂前今種柏,翰林留記寫精神。
-
豢鶴在囿,飛鶴在空??狰Q囿和本求類,云泥轉睇無由從。
毰毢躑躅若有恨,赤睛脩喙臨長風。汝昔胡為觸羅網(wǎng),中宵警露揚清響。
老馬伏櫪千里心,汝豈有志瓊霄上。瓊霄之上白玉京,六翮安得如云輕。
衛(wèi)軒齷齪不足戀,鳳凰翔甸符休明。幸拋粒粟雞群去,自是仙標信所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