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月廿三日城外紀游
杪秋暇日休弦歌,五門城外觀新河。斗門決水已數(shù)日,淺沙漫漫無馀波。
縱橫疏鑿引別派,監(jiān)官督役猶揮訶。循堤側(cè)足懼疏惡,驚見崩坼當盤渦。
故橋舊市不復識,祇有積上高坡陀。城南靡靡度阡陌,疏柳掩映連枯荷。
清臺突兀出天半,金光耀日如新磨。璣衡遺制此其的,眾環(huán)倚植森交柯。
細書深刻皇祐字,觀者嘆息爭摩挲。司天貴重幸不毀,回首荊棘悲銅駝。
長春宮苑最宏麗,飛樓涌殿凌層坡。喬松天矯百歲物,復有偃蓋低婆娑。
平生素聞百一帖,樂石壁置周檐阿。金源中華盛文物,玉堂學士鏘鳴珂。
旁搜紙墨作藻飾,欲與唐晉爭嵯峨。至今摹拓傳好事,道士卻換人間鵝。
仙杯珍襲巨桃核,御畫云鶴題宣和。不知何處有此木,偶爾結(jié)實良非他。
瑤池漢殿語茫昧,遂使世俗猶傳訛。尋幽訪古意未已,起視落日歸禽多。
卻趨林亭憩清絕,盆菊采采黃金窠。蟹螯研雪新醞碧,對此不樂將如何。
京華酒壚方歌舞,錦韉翠袖迎嬌娥。儒冠已受俗子笑,況復衰容雙鬢皤。
下帷閉閣來跡少,骯臟不肯侯門過。清游良友幸追逐,未思返棹尋漁蓑。
今朝不飲心已醉,笑看坐客朱顏酡。鳳城半掩歸路暝,爭道擊轂如飛梭。
九衢冥濛漲塵霧,漸見燈火稀星羅。作詩寫實不可緩,馬上已復成微哦。

吳師道(1283—1344),字正傳,婺州蘭溪縣城隆禮坊人。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,卒年惠宗至正四年,年六十二歲。聰敏善記誦,詩文清麗。19歲誦宋儒真德秀遺書,乃致力理學研究,竭力排斥其他學說。元至治元年(1321)登進士第。授高郵縣丞,主持興筑漕渠以通運。因為官清正,被薦任國子助教,延祐間,為國子博士,六館諸生皆以為得師。后再遷奉議大夫。以禮部郎中致仕,終于家。生平以道學自任,晚年益精于學,剖析精嚴。
詩詞推薦
-
紫髯不見舊參軍,桓表旌門墨色新。云雨幾時同穴夢,冰霜百歲未亡身。
香奩有淚迷鸞影,錦瑟無聲落燕塵。萱草堂前今種柏,翰林留記寫精神。
-
豢鶴在囿,飛鶴在空??狰Q囿和本求類,云泥轉(zhuǎn)睇無由從。
毰毢躑躅若有恨,赤睛脩喙臨長風。汝昔胡為觸羅網(wǎng),中宵警露揚清響。
老馬伏櫪千里心,汝豈有志瓊霄上。瓊霄之上白玉京,六翮安得如云輕。
衛(wèi)軒齷齪不足戀,鳳凰翔甸符休明。幸拋粒粟雞群去,自是仙標信所征。
-
月氣冥濛罩海棠,偶然沾醉繞回廊。似聞德祐編心史,頗訝希夷得睡方。
久閉亦嫌吾眼懶,獨居遂覺老懷長。此花只與春陰便,雨砌明朝有墜芳。
-
開奩破殼喜新黃,此物移來所未嘗。
一手正宜深把酒,二螯已是飽經(jīng)霜。
橫行足使班寅懼,乾死能令瘧鬼亡。
畢竟爬沙能底事,只應大嚼慰枯腸。
-
天險東南限此江,支分暨水北為陽。
孤山不動嬰潮怒,容艇飛來說路長。
檻外煙云如出沒,坐中頃刻變炎涼。
裴回頓覺塵纓絆,一曲滄浪酬月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