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月十八日張仲舉趙伯器吳伯尚王元肅同游西山玉泉遂至書山
肅清門外春草青,背城曼衍趨郊坰。西山曉晴出蒼翠,高下不斷如連屏。
道傍巨冢烏鳥噪,寒食野祭遺膻腥。溝深路狹雪泥在,緩控瘦馬仍竛竮。
行行山近寺始見,半空碧瓦浮晶熒。先朝營構(gòu)天下冠,千門萬戶伴宮庭。
寺前對峙兩飛閣,金鋪射日開朱欞。截流累石作平地,修梁雄跨相緯經(jīng)。
平臺當前白玉座,刻鏤精巧多殊形。常時御舟此游幸,清簫妙管魚龍聽。
沿堤萬柳著新綠,未見蒲葦彌煙汀。鳧飛鷺起渺空闊,使我清思凌滄溟。
游船兩兩棹歌起,亦有公子攜娉婷。主僧說法據(jù)高座,撞鐘擊鼓聲發(fā)霆。
欣然肅客道周歷,顧瞻幻怪何神靈。后園小殿翳花木,繡幃香閣猶深扃。
坐陪方丈談亹亹,伊蒲清供分馀馨。出門暄風掠人面,前趨復歷峴與陘。
泉乾土勁草樹少,祇有廣塔高亭亭。香山蘭若金源舊,猶馀大定殘碑銘。
長松老檜見未有,澗水繞屋鳴清泠。扳危涉險劇喘汗,卻下迅走誰能停。
班荊列坐杏花底,

吳師道(1283—1344),字正傳,婺州蘭溪縣城隆禮坊人。生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,卒年惠宗至正四年,年六十二歲。聰敏善記誦,詩文清麗。19歲誦宋儒真德秀遺書,乃致力理學研究,竭力排斥其他學說。元至治元年(1321)登進士第。授高郵縣丞,主持興筑漕渠以通運。因為官清正,被薦任國子助教,延祐間,為國子博士,六館諸生皆以為得師。后再遷奉議大夫。以禮部郎中致仕,終于家。生平以道學自任,晚年益精于學,剖析精嚴。
詩詞推薦
-
月氣冥濛罩海棠,偶然沾醉繞回廊。似聞德祐編心史,頗訝希夷得睡方。
久閉亦嫌吾眼懶,獨居遂覺老懷長。此花只與春陰便,雨砌明朝有墜芳。
-
天險東南限此江,支分暨水北為陽。
孤山不動嬰潮怒,容艇飛來說路長。
檻外煙云如出沒,坐中頃刻變炎涼。
裴回頓覺塵纓絆,一曲滄浪酬月光。
-
紫髯不見舊參軍,桓表旌門墨色新。云雨幾時同穴夢,冰霜百歲未亡身。
香奩有淚迷鸞影,錦瑟無聲落燕塵。萱草堂前今種柏,翰林留記寫精神。
-
豢鶴在囿,飛鶴在空。空鳴囿和本求類,云泥轉(zhuǎn)睇無由從。
毰毢躑躅若有恨,赤睛脩喙臨長風。汝昔胡為觸羅網(wǎng),中宵警露揚清響。
老馬伏櫪千里心,汝豈有志瓊霄上。瓊霄之上白玉京,六翮安得如云輕。
衛(wèi)軒齷齪不足戀,鳳凰翔甸符休明。幸拋粒粟雞群去,自是仙標信所征。
-
開奩破殼喜新黃,此物移來所未嘗。
一手正宜深把酒,二螯已是飽經(jīng)霜。
橫行足使班寅懼,乾死能令瘧鬼亡。
畢竟爬沙能底事,只應大嚼慰枯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