譯文注釋
譯文
嶺南道中溪流縱橫交錯,地勢迂回曲折,置身其間,茫然不知身在何處。沿途隨處可見高大的喬木,綠樹叢陰下,溪流顯得格外幽深。我在旅途中提心吊膽,擔(dān)心遇上毒霧,碰著蛇草;為了躲避沙蟲,看見燕子銜泥也會急忙讓開。這里的風(fēng)俗很特別,五月即收稻米,三更公雞就打鳴,每當(dāng)漲潮,它還會按時啼叫,這時津吏就會通知鄉(xiāng)民潮汛要來了。這一切讓人一時難以適應(yīng),看著那鮮艷欲滴的紅槿花,聽著那樹上越鳥的鳴叫,想到想起家鄉(xiāng),這謫居歲月何時是個盡頭,想起這些真是肝腸寸斷。
注釋
嶺南:指五嶺以南的地區(qū),即今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嶺水爭:指五嶺一帶山勢高峻,水流湍急,支流岔路很多。
桄榔:一種常綠喬木,葉為羽狀復(fù)葉。蠻溪:泛指嶺南的溪流。
毒霧:古人常稱南方有毒霧,人中了毒氣會死去,大概是瘴氣。
沙蟲:古人傳說南方有一種叫沙虱的蟲,色赤,進(jìn)入人的皮膚能使人中毒死亡。
畬田:用火燒掉田地里的草木,然后耕田種植?;鹈祝褐赋喙让?。
津吏:管理擺渡的人。潮雞:《輿地志》說,“移風(fēng)縣有雞……每潮至則鳴,故稱之‘潮雞’。”
紅槿:落葉小灌木,花有紅、白、紫等顏色。
創(chuàng)作背景
這首詩大約作于大中(唐宣宗年號,847—859)年間。公元847年(大中元年)秋,李德裕被貶為潮州司馬。公元848年(大中二年)冬,李德裕剛抵達(dá)至潮陽,又被貶為崖州司戶。公元849年(大中三年)正月抵達(dá)珠崖郡。這首詩便是他在貶官途中所作。

李德裕(787—849),字文饒,唐代趙郡贊皇(今河北贊皇縣)人,與其父李吉甫均為晚唐名相。唐文宗時,受李宗閔、牛僧儒等牛黨勢力傾軋,由翰林學(xué)士出為浙西觀察使。太和七年,入相,復(fù)遭奸臣鄭注、李訓(xùn)等人排斥,左遷。唐武宗即位后,李德裕再度入相,執(zhí)政期間外平回鶻、內(nèi)定昭義、裁汰冗官、協(xié)助武宗滅佛,功績顯赫。會昌四年八月,進(jìn)封太尉、趙國公。唐武宗與李德裕之間的君臣相知成為晚唐之絕唱。后唐宣宗即位,李德裕由于位高權(quán)重,五貶為崖州司戶。李德裕兩度為相,太和年間為相1年8個月,會昌年間為相5年7個月,兩次為相7年3個月。
詩詞名句推薦
- 山不在高,有仙則名。水不在深,有龍則靈。
劉禹錫的詩集:出自《陋室銘》
- 日出江花紅勝火,春來江水綠如藍(lán)。
白居易的詩集:出自《憶江南·江南好》
- 遠(yuǎn)上寒山石徑斜,白云生處有人家。
杜牧的詩集:出自《山行》
- 我寄愁心與明月,隨風(fēng)直到夜郎西。
李白的詩集:出自《聞王昌齡左遷龍標(biāo)遙有此寄》
- 春草明年綠,王孫歸不歸?
王維的詩集:出自《送別》
- 浮云游子意,落日故人情。
李白的詩集:出自《送友人》
- 正是江南好風(fēng)景,落花時節(jié)又逢君。
杜甫的詩集:出自《江南逢李龜年》
- 沙上并禽池上暝。云破月來花弄影。
張先的詩集:出自《天仙子·水調(diào)數(shù)聲持酒聽》
- 長安一片月,萬戶搗衣聲。
李白的詩集:出自《子夜吳歌·秋歌》
- 春蠶到死絲方盡,蠟炬成灰淚始干。
李商隱的詩集:出自《無題·相見時難別亦難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