匐

基本解釋
基本字義
匐
⒈ ?〔匍匐〕見“匍”。
異體字
- ?
造字法
形聲:外形內(nèi)聲
English
fall prostrate; crawl
詳細(xì)解釋
基本詞義
◎ 匐
——見“匍匐”(
)康熙字典
匐【子集下】【勹部】 康熙筆畫:11畫,部外筆畫:9畫
《唐韻》蒲北切《集韻》《韻會》鼻墨切《正韻》步黑切,音蔔?!墩f文》伏地也。從勹,畐聲?!对姟ご笱拧氛Q實(shí)匍匐?!对]》兒以手行也。
又盡力奔趨往也。《詩·邶風(fēng)》凡民有喪,匍匐救之?!豆{》盡力也。
又作服。《史記·范雎傳》膝行蒲服?!肚皾h·霍光傳》扶服叩頭。
又作伏。《前漢·韓信傳》俛出袴下,蒲伏。
又《集韻》步木切,音僕。義同?!都崱坊蜃?img src="/uploads/szi/208f5.png" alt="?" class="wh16" />。
說文解字
說文解字
匐【卷九】【勹部】
伏地也。從勹畐聲。蒲北切
說文解字注
(匐)伏地也。匐伏曡韻。釋名曰。匍匐、小兒時(shí)也。匍猶捕也。藉索可執(zhí)取之言也。匐、伏也。伏地行也。人雖長、大。及其求事盡力之勤、猶亦稱之。詩曰凡民有?、匍匐救之是也。按二篆可、合用、可析言。從勹。畐聲。蒲北切。一部。
※ 匐的意思、基本解釋,匐是什么意思由查校網(wǎng)漢語字典在線查字為您提供。